-
香飄十里是桂花,一圖讀懂桂花為什么這么香
-
2591份問卷里的家長生物多樣性認知:隔著屏幕,難聞花香
“自然教育是體驗式的教育,隔著屏幕,聞不到夏天的荷葉香、秋天的桂花香?!蔽靼布议L劉女士認為,真正的自然教育就是跟電子時代做抗爭,自然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要在與自然的親近中獲得情感能量。 受訪的幾位家長認為,自己只能回答孩子的一些常識性問題,對更專業的問題束手無策,甚至常常感覺“孩子懂得比自己都多”。 家長不必太過擔憂自身的自然知識不足。王西敏認為,傳授自然知識只是自然教育中的初級階段,更高級的自然教育是讓孩子產生對自然的愛、享受在自然中的樂趣、樹立環境保護理念等。 (本文首發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
“桂花巷里無桂花”,普通大樹如何逃離被砍命運?
一棵大桂花樹走完一套移植流程,費用約為3000元;而根據苗木價格網2020年1月的報價,米徑(樹木距地面1米處直徑)15厘米的八月桂,價格只有1000元/棵。13厘米的,只要700元,養護費也更低。 被砍而非移栽的原因,不只是因為費錢。更多是因為工期緊、與大樹適宜移植季節不一致以及施工困難等。 這些大樹不屬于古樹名木,但逐漸成為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樹種也許普通,但所寄托的情感卻很深刻。李勝利在9月里回憶盛開的桂花:“特別香,整條巷子都是香的。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24日《南方周末》) -
成都桂花巷桂花樹被砍 12人履職不力被處分
南方周末記者在桂花巷看到,巷子里的桂花樹大部分被砍掉了,只剩下零星幾棵。 -
此刻中國|武漢解封十日記——變與不變
滿城的桂花香伴隨著煙火氣重臨這個城市,這氣息意味著武漢初夏的到來。 -
我親歷的一起學術不端事件
記得是2012年8月底的一個夜晚,我不經意間在《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年第8期看見吉林大學教授李桂花、博士研究生張建光的論文——“試論科學家異化”——不少思想和語句有“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 -
接生記
每每和友人談起陜北插隊的經歷,我都不由得要揶揄一句:下鄉九年(1969—1978)從接生到埋死人,把一輩子的事都干過了。就先說“接生”吧。那晚來的是個叫杰的河南人,讓過去瞧瞧他妹子桂花,懷孕七個月頭上早產。我一聽頭都大了…… -
高三7班:鄧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