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兒童權益應成牢不可破的社會共識
(本文首發于2023年6月1日《南方周末》) -
老有所依依靠誰
工作者與年輕人生產出來的財富,要在三代人之間進行分配:養兒育女、自己消費與投資及養老,養兒育女也可視為一種投資。三者之間的比例應實現總體上“資源向下一代轉移”,如此才能確保家庭綿延、國族與文明的存續。所以養老與育小必須通盤考慮。既要保障我們的歸處,也不能犧牲我們的未來 (本文首發于2023年5月25日《南方周末》) -
智能化是雙刃劍 ,汽車還是移動的家嗎?
傳統上,家用小汽車被視為一個移動的堡壘,享有私密性。但隨著汽車智能化、互聯網化,這一信念已經受到極大挑戰?,F在汽車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互聯網的一個終端,就像一部智能手機或一臺筆記本一樣,你什么時候駕車從A處經由什么路線到B處,此類信息實時被廠家收集,甚至上傳到云端;如果車內有錄音、攝像系統,車內所有人的言行也會被記錄,原則上也可以被搜集與上載,車內一切都透明化了。 (本文首發于2023年5月11日《南方周末》) -
人是萬物的尺度,生育率關乎價值觀
育兒補貼是降生育成本,但生育成本再怎么降,只要生育收益上不來,對城市居民生育率的提振意義有限。生育收益包括金錢收益與非金錢收益,前者主要是養兒防老的考量,但社會化養老給了大家“自己給自己養老,不需要子女養老”的錯覺,已經極大削弱了這一誘因;后者是天倫之樂與履行家庭責任的成就感、圓滿感,需要特定的理念、價值觀才能維護 (本文首發于2023年4月20日《南方周末》) -
假冒國家機構行騙何以久盛不衰?嚴厲打擊外亦需提高信息透明度
自稱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司長”的趙錫永,從2010年開始在湖南婁底和云南昆明、玉溪等地行騙,不少政府官員信以為真,甚至聘其為政府顧問。甚至一些高級官員,也被政治騙子忽悠。據《中國紀檢監察》雜志近期一篇文章披露,傅政華、黃興國、秦光榮等人身處高位,卻對“政治騙子”言聽計從、有求必應。 (本文首發于2023年4月13日《南方周末》) -
假球賭球是孿生兒,反腐反黑缺一不可
賭球或體育博彩是一個龐大得驚人的產業,既有合法部分,也有灰產黑產。絕大多數假球是賭球產業的一部分,操縱某些比賽結果,尤其是爆冷門,收益非常之大,故而內外都有動力促成這個事兒,外部莊家可以出很高的價碼直到內部人心動為止,或者,內部人也可以自己坐莊或下注。 (本文首發于2023年4月6日《南方周末》) -
家宅汽車為私人空間,智能設備不得妄為
智能電視能知道你看了什么電視節目,智能冰箱知道你買了什么菜,智能音響可能監聽你的聲音,智能門鎖知道你什么時候出門、什么時候回家,智能汽車知道你去了哪里,智能手表知道你的血壓、心率……這些信息都會被上傳到服務商處進行數據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向你推送廣告。當智能設備無所不在,人的隱私不復存在,每個人都成了透明人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30日《南方周末》) -
善待企業家是大智慧
如果賦予某種身份的員工群體某種強制性福利,同時要企業來埋單,那么,具有此種身份的員工兌現這一福利,意味著其用工成本上升、產出效率下降,在就業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企業基于“效率歧視”,會盡量避免使用他們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現實版“盲山”啟示:不能放過“丈夫”
目前的主要障礙還是是觀念上的:承認既成事實啦,孩子無辜、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啦。如果依據這些觀念而對所謂的“丈夫”網開一面,那就是對買家的強烈激勵,必然置廣大女性于更大的風險之中。有需求才有供給,扭轉錯誤觀念,首先對所謂的“丈夫”施以重刑,才是本與綱。本末必須厘清,綱舉方能目張。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23日《南方周末》) -
技術賦能,筑兒童保護之盾
湖州自動預警報告系統上線后,已經自動報告線索80余條,同比上升5倍。這意味著,以前絕大部分應該報告的案件沒有被報告。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16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