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造中國的現代建筑? 建筑師張永和的理想和現實
“我現在繞了一個圈,又回到建筑本體了。建筑設計要干什么?就是蓋一個房子,得把房子最基本的部件都搭對了,從材料,到空間,到結構?!?br />
就和白話文來自底層百姓的語言一樣,民居也是底層老百姓的居所,它更簡單、基本,更適應現代化。
“中國現代建筑的探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第一代海外學成歸來的建筑師開始,如今依然在摸索之中?!蔽榻谘杏憰险f。
(本文首發于2022年10月2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2022年,張永和依然保持著建筑師連軸轉的工作節奏。
“沒地兒,肯定沒地兒……”車還沒到頤和園,張永和就開始頭疼停車位。他對停車感到悲觀,和妻子魯力佳出門游玩,他總是擔心會找不到車位。
不過,他還像年輕時一樣,是一個連軸轉的建筑師,七八個項目、好幾個工地輪流跑,很難想象有哪一天會“平平安安”度過,他說這是一個建筑師的常態。他已經好幾個周末沒有休息了。
這個夏天的張永和似乎格外忙碌。2022年8月16日,一場紀念他父親張開濟的學術研討會在線上召開。張永和與來自中美兩國的專家在直播室里回憶同樣作為建筑師的父親,三千多的觀眾量對于一場專業的建筑史學術研討會來說,已經算是“爆棚”。
張開濟是繼梁思成、楊廷寶、劉敦楨等人之后,中國第二代現代建筑師的代表人物之一。2022年是張開濟誕辰110周年,研討會的主題為“中國現代建筑之理想——張開濟與1950年代的中國現代建筑”?!拔覀兘裉煨枰七M的工作,就是從他們那兒開始的。他們想要做的,是如何超越風格的現代建筑。我們今天還是面臨這樣的問題?!睆堄篮驮谘杏憰险f。
這確實是張永和多年來一直在追尋的問題:“如何建造中國的現代建筑?”或者用法國建筑科學院院士伍江在研討會上的話說:“他們那代人受到來自西方和蘇聯的影響,面臨著極大的困惑,到底什么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建筑?他們有著強大的探索動力,也有著很大的糾結?!?/p>
中國第一代建筑師們在新中國成立前主要落腳于各個私人建筑事務所,到了1950年代,私人建筑事務所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國營設計院。張開濟便是從私人建筑事務所過渡到國營設計院的一代人。而他的兒子,又在1990年代成為了新的一批私人建筑事務所的創辦人。
張永和的建筑事務所叫“非常建筑”,位于北京隆福寺附近。二十多人的小團隊把不大的空間占得滿滿當當,走廊上堆滿了歷年設計的建筑模型。張永和的辦公室里放滿了他自己設計的小擺件。一張掛毯的設計圖掛在辦公室的墻上,設計圖上是16個空房間,4×4排列,每個空房間的尺度及透視關系都不一樣?!斑@一看就是建筑師會干的事兒?!濒斄颜f。
接受采訪的時候,張永和的精神狀態和正式場合完全不一樣。饒是一位成名多年的建筑師,他還是無法適應正式的社交場合?!拔姨貏e無所適從,但還得給你們照相,我也沒辦法?!彼f。
“如何建造中國的現代建筑?”面對這個問題,盡管他看起來已經比他父輩的那一代人有了更多的實踐,但他難有十足的把握。
回到建筑本身,他的回答就變得簡潔、澄澈:“我對建筑學的認識,越是外行越容易懂。就說建筑是干嗎的?最簡單的,不就蓋房子嘛。一個學生在學校,你到底學不學蓋房子?其實就是這兩個問題?!?/p>
而他依然要面對大眾、面對業主,以及通過媒體讓人們意識到自己理解的建筑是什么樣的,這時候他悲觀的一面展露無遺,他說他特別痛苦,“如果要我選擇的話,我選擇不說話,我是說話特少的一個人?!?/p>
“非常建筑”
1996年,張永和辭掉美國萊斯大學的教職,回中國當建筑師。那時候,市場上還是以大設計院為主,只有幾個零星的獨立建筑事務所,“獨立的建筑實踐的基礎幾乎不存在”。他是新中國最早的獨立建筑師之一。
張永和說自己是個特別懶的人,“不是老坐沙發上看電視那種懶”,而是“怕事”,但是父親張開濟很早就讓自己和哥哥學英文。1967年,父親和家庭面臨特殊困境,但他對他們兄弟說,“你們倆十來歲了,應該學英文了”。上大學之后,也是父親提出來,哥倆都應該去留學,“其實我又是特別害怕,怕人生地不熟,怕獨立生活”。但“怕事”的張永和在美國立住了腳。
萌發回國的念頭還在更早的時候。1984年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建筑學碩士學位后,張永和進了舊金山的一家建筑事務所。那是一家偏商業的事務所,他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建筑,于是過了一年,他又回到了波爾州立大學(Ball State University)——他的母校任教,此后輾轉于多所美國大學。
那是一段孤獨卻充實的時光,白天上課,晚上有自己的時間,畫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拿出去參投一些建筑概念競賽。他的建筑思想慢慢在那段時間成熟?!澳菚r開始想回中國,奔著正在發生的當代文化去?!敝袊默F代建筑在改革開放后漸漸開始轉型,未來的中國現代建筑是什么樣子?張永和想要參與進這個正在發生的時代,“我覺得中國的機會除了所謂創業掙錢,還面臨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