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初期總能受到“靈魂拷問”,檢察官白靜談公益訴訟
試點剛開始,最難的就是向外界解釋公益訴訟到底要做什么?!笆裁词菣z察建議?”“為什么要給我們發?”“你們檢察院為什么管這個?”
責任編輯:錢昊平
二十大代表、呼和浩特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白靜。
2022年10月13日上午10點10分,黨的二十大代表白靜和代表團其它成員一同乘坐高鐵抵達北京北站。內蒙古代表團是最早抵達北京的外地代表團。
白靜是呼和浩特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主要負責公益訴訟工作,經辦的案件有兩千多件。即便如今成了辦案“老手”,她還記得,2016年11月,她參與辦理第一例公益訴訟案件時,開庭前一晚,她還在跟法院反復商量,檢察官席位的桌簽寫何種稱謂合適。
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在北京、內蒙古、江蘇等13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展為期2年的檢察公益訴訟試點工作。所謂檢察公益訴訟,就是檢察機關代表國家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進行監督,并向法院提起訴訟。
當時,作為呼和浩特市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處副處長,32歲的白靜和公益訴訟打上了交道。
剛試點時,她天天在外頭跑,“別說是外面的人了,除了院領導,就是院里其他部門的同事也不清楚我們在忙什么?!卑嘴o苦笑道。那時,手頭可供參考的只有一份最高檢發布的試點工作實施辦法。具體怎么發現案件線索、什么情況下發檢察建議,庭審又遵循什么順序,當時都沒有參照,都得“摸著石頭過河”。
2017年7月,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實施,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正式確立。
自試點至今已過去7年,白靜發現,呼和浩特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