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

      數字時代,中國拉鏈工廠車間女班長的一天

      如何提升效率是潯興在過去二十年一直探索的重要課題,從手工時代到機器產業鏈,車間效率已不可同日而語。

      數字化讓生產流程的管理更為高效精細,也讓各部門之間的人員協作變得公開便利,解決了一線工人和基層管理者很多難以言說的問題。

       拉鏈廠工人的日常工作十分繁瑣。(受訪者供圖 / 圖)

      在著名的“產業微笑曲線”中,生產制造處于價值鏈的低谷。

      傳統制造工廠的變革,因此也被品牌和技術兩面裹挾。越來越多變的時尚,會“強迫”工廠對生產設備、流程管理、人員組織和協作進行全面革新。

      “個性化”和“大規模工業生產”,看似天平兩端此消彼長的砝碼,現在需要被同時兼顧。智能化和數字化,成了當下工廠必須做出的選擇。

      這樣的大潮,也與每一個工人息息相關,受影響的不只是他們的工作方式,還有他們作為生產者主體意識的蘇醒,他們會主動去想,“什么對我是便利的?”“系統可以幫我做什么?”

      車間試驗

      每天早上7點半,何周華從宿舍步行前往工廠,路程大約十分鐘。沿途的林蔭路上有許多像她一樣穿著藍色工裝衣的工人,他們是潯興拉鏈廠的員工。

      在晉江這座以捕撈業和紡織服裝業聞名的福建沿海小城,潯興工廠的規模數一數二。自從30年前成立以來,潯興只制造拉鏈,現已成為全球第二的拉鏈供應商。

      何周華來潯興后才知道,看似簡單的一條拉鏈,生產卻要經過133道工序。她工作的車間負責尼龍注塑環節,在生產鏈條上屬于成品階段,拉鏈的布帶和拉頭在這里匯集,被加工成一條完整的拉鏈。

      車間的上午從8點開始,在面積大約為半個操場的空間里,緊湊有序地排出三條生產線,一臺臺墨綠色的機器傳出齒輪和鏈條運轉的“咔噠”聲,物料在其中流轉,再由人運送至下一個程序。尼龍拉鏈的需求量巨大,何周華的班組一天需要生產將近20萬條,這意味著她每小時要保證班組能有序產出近2萬條。

      這樣的高效生產發生在車間的數字化試驗之后,然而在試驗之初,沒有多少員工愿意嘗試改變。

      2018年,潯興信息部推行了一項生產制程變革,推動MES(制造執行系統)的實施,意圖將訂單過程的管理變得系統化和數字化,賦予每張制程工單一個PDA條碼,掃碼后,就能從終端調出MES系統中的訂單信息,進行查看和變更。每一道工序的工人在完成制作后,通過掃碼來更新訂單的狀態,流程管理更為便捷。同時,系統也根據訂單情況自動計算工人的工作量,省去了后續人工計算工作量的麻煩。

      在變革計劃的設想中,這是一件幾方利好的事情,然而在車間推行的第一步就遭遇了失敗。原本選定的車間拒絕配合,從一線工人到車間管理者,對他們來說,學習、使用新的操作方式意味著改變原有熟練的一套規則,不僅耗費精力,還可能耽誤生產進度。

      在試驗項目停滯不前時,尼龍注塑車間的經理主動站了出來:“我們來試?!?/span>

      盡管有決心,但車間主任羅又華一開始只敢讓一個班組嘗試?!盀槭裁床桓胰嫱菩??如果一推行,現場變亂了怎么辦?車間畢竟有交期和質量的要求?!庇谑?,離辦公室最近的C組被選中,試驗期一年,“離得近,出了什么問題好解決?!?/span>

      試驗期間,操作設備在電腦端,C組的生產區域放了3臺電腦,工人們需要拿著訂單來電腦前,用掃碼槍掃描。剛開始推行時,即使信息部給工人們集中演示、培訓過了,還是有很多人會掃錯,“比如他們穿拉頭的,不注意就點到檢驗的去了?!奔袙叽a也是一個問題,有時候來掃碼的人多了,還得在電腦前排隊。

      這些問題引起了工人們的反感,羅又華說,“推新東西的時候,人都有排斥心理,那時候員工很不愿意?!庇腥藢α_又華說:“我原來用得好好的,多方便,隨時寫個單就可以了?!?/span>

      從紙質化到數字化,工人們需要時間去學習和適應。(受訪者供圖 / 圖)

      一場勢在必行的改革

      盡管遭遇了來自一線的壓力,潯興的改革勢頭還是堅定地往下進行,如開弓之箭,直指數字化的目標。這背后,是制造業的沉疴和市場的轉型在逼迫潯興做出改變。

      拉鏈行業在整體上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進入門檻不高,市場集中度較低,大部分工廠在選擇拉鏈供應商時關注就近服務和價格因素,潯興始終面臨著中小型拉鏈企業的威脅。擺在潯興面前有兩條路,一是提升效率,通過產量和價格優勢占領市場,增加營收;二是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打造品牌、增強技術,發力中高端拉鏈生產制造。兩條路都離不開智能化和數字化。

      如何提升效率是潯興在過去二十年一直探索的重要課題,從手工時代到機器產業鏈,車間效率已不可同日而語。

      何周華從2006年就來到尼龍注塑車間,從普通工人做起,她回憶:“那時候都要靠人工,即使有機器,也不是全自動的,需要人站在機臺旁邊,一條一條地拉?!?/span>

      隨著尼龍拉鏈輕便、色彩鮮艷和性價比高的特性越來越被運動品牌看中,2005年,尼龍注塑車間從塑鋼部獨立了出來,相關訂單量也逐年增多。16年間,車間的月產量從200萬變為1300萬,而工人數量只增加了一倍。車間主任羅又華統計:“剛剝離出來時車間才100多人,而現在車間人數最多時也只有260余人?!?/span>

      機械化帶來了產量的成倍提升,但近幾年來,服裝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化。不僅僅是貿易量的增長,還在于品類的愈加精細化、個性化。反映在拉鏈上,以往拉鏈樣式雷同,差別只在材質、顏色、大小和長短上,而現在不同品牌、不同款式的服裝設計大不相同。反映在訂單上,呈現出訂單量極多,單個訂單產品的需求量反而可能極少的特點?!懊總€人都希望自己的每件衣服是獨一無二的?!睗∨d信息部負責人林宇用一句話總結。服裝市場都對拉鏈產業的“柔性生產”提出了高要求。

      要不要隨著市場進行改變?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發給制造業帶來迎頭一擊,國際形勢復雜化,鞋服行業往東南亞大力發展,國內整體市場出現疲軟,改變對潯興來說已是無可選擇,勢在必行。只有跟上新的變化,才能令潯興從一眾拉鏈廠商中脫穎而出,站穩國內拉鏈廠“一哥”的地位。

      然而“柔性生產”對車間的管理和技術要求很高,林宇觀察了大數據研究車間的生產趨勢,“原來一個訂單都是幾萬條、十幾萬條,多批量、少規格,而現在一個訂單可能只有幾百條,當中的幾十條可能又是另一個規格,訂單就很雜了。如果按數量來算,以前一個訂單就夠這個車間生產一天了,現在訂單數翻了幾十倍,加上設備的問題、質量的問題、其他生產要素的問題,管理的難度呈幾何式增長?!?/span>

      “必須要數字化?!绷钟钫f,“如果再靠人去跟蹤,再靠人去協調,沒有數字化的手段,整個車間就跟一鍋粥一樣?!?/span>

      尼龍注塑車間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車間,工人們從抵觸數字化,到逐漸熟絡并參與其中。(受訪者供圖 / 圖)

      解救“無意義”

      林宇從事數字化工作十幾年,4年前來到潯興,接手信息部,他感覺到近幾年中國制造業的數字化正在由外驅轉向內驅。“原來很多東西需要花錢請乙方做咨詢和軟件設計開發,而這幾年是內驅,開發人員變成管理顧問和技術實施的角色,很多管理解決方案更加契合企業內部,‘因地制宜’。

      每次進行功能的開發和變革,林宇都要和生產部門進行長時間的討論,了解生產流程,制定解決方案?!皬脑缙诘臒o紙化、流程的精簡化,到后面的自動化、智能制造,都圍繞著‘降本增效’這四個字,問題很清晰,我們的解決方案就聚焦生產過程中的問題?!?/span>

      尼龍注塑車間C組的數字化試驗進行時,工人的反饋來到信息部,給了林宇和團隊優化的壓力:如何改進掃碼的體驗?

      在正式推行時,信息部做了一個全面的調整,將企業微信作為載體,將訂單管理系統和掃碼流程從電腦端遷移至手機端。

      企業微信原本是潯興員工即時通訊的工具,自2017年就開始采用,幾年來,林宇發現,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辦公人員每天在手機上的操作時間大于PC端,移動端急需一個門戶,通過一個入口可以查看企業所有的相關信息?!?/span>

      手機成為工人們的必備工具。(受訪者供圖 / 圖)

      這一次,不僅僅是尼龍注塑車間,所有的車間工人們都要學著使用新的系統和操作方式, 但因不少工人年紀偏大,是互聯網時代的“數字難民”,這對于潯興的數字化改革而言又是一項艱難的挑戰。

      信息部負責工人們的培訓工作,每次推行新的功能時,都會給大家做集中演示,一些年紀大的工人在使用中還是會出現問題,但他們會主動來信息部學習。信息部經理王慶隆說:“當時有一個車間工人,年紀將近60歲,來信息部找我,說他想要學怎么領取物料,過了兩天,又帶了好幾個人來學習?!?/span>

      數字化的推行是自上而下的。但信息部的經理王慶隆覺得,車間工人們不完全是單方面被動地接受數字化變革。為了收集使用意見,信息部將提案建議的版塊也嵌入了企業微信中,一線工人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線提交給信息部。出乎王慶隆意料的是,他平均每天能收到一二十條建議,除了“系統怎樣可以更方便一點”的建議外,還有“可不可以上線新的功能”。王慶隆感慨:“大家用得越多,越會主動地產生想法?!?/span>

      物料領取的在線審批功能最早就是由染廠倉庫管理員提出的建議,此前都是手寫的申請單,品名、料號或數量很容易寫錯、看錯,造成倉庫數量混亂,每個月都需要管理員花上近一天時間,對著一張一張的紙質單去核查。并且有些物料是危險品,必須由安全員去拿,工人不能自己領取,在線審批能在申請環節就嚴格控制這一限制條件。

      而給訂單添加PDA條碼的建議則來自于財務人員,王慶隆說:“財務人手緊張,他們希望系統能通過某種方式自動計算工人的工作量,這是一項不得不做、卻沒什么勞動價值的工作?!?/span>

      好的提案建議會被公司給予獎金,激勵一線員工更主動地體驗、思考數字化變革,他們不僅僅被數字化管理著,也成為數字化的參與者。

      “最后一公里”

      通過統計分析,林宇發現數字化為潯興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十幾年前,潯興福建公司有6000名員工,年收益6至7億元,而現在3000人,年收益達到13億多。人少了一半,收益翻了一倍,而且訂單還比過去復雜,這就是從人到設備、到數字化手段提升效率的成果。

      在“數字化”的加持下,車間里的一切工序和進度清晰透明了起來,上至管理層,下至每一個工人,都可以通過企業微信中的程序,在自己的手機上查看訂單和生產信息。

      工人們起初不習慣,但大家慢慢發現了好處。以前每天的做工情況,自己只能有一個大概的感覺,現在掃碼以后,查看數據就能算出當天的工資情況。車間電子屏幕上還會隨時滾動計數排名,形成良性競爭的環境。羅又華說:“現在大家都不用催,主動掃!”

      面對紛繁復雜的訂單,何周華也不用拿著一張張訂單去跟蹤、核對,一掃碼,信息全出來了。何周華一邊拿著手機操作,一邊解釋:“如果‘漂染車間’顯示‘進行中’,說明布帶沒有送來,‘電鍍’顯示‘已完工’,說明拉頭已經到了……每張單都是這樣查?!彼踔聊苤烂恳粡堄唵文壳罢赡囊慌_機器制作。 

      數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就這樣被企業微信輕易地打通了,羅又華對此十分喜聞樂見:“這提高了我們管理的效率,以前沒有數字化的時候,業務員通知我們變更訂單,我們要和班長一起在整個車間從前找到后,看訂單到底做到哪兒了,現在一掃碼就知道在哪兒了?!?/span>

      數字化讓生產流程的管理更為高效精細,也讓各部門之間的人員協作變得公開便利,解決了一線工人和基層管理者很多難以言說的問題。例如,設備的維修不再需要繁雜的手續和長時間的等待,羅又華說:“掃描設備,我就知道什么時候出的問題,申請報修了多久?!比绻霈F問題拖著不報修,責任在于生產者,如果久不修理,責任在于維修部門?!罢l也騙不了誰?!?/span>

      通過數字化,訂單相關信息會在手機上詳細顯示。(受訪者供圖 / 圖)

      制造業更難以調和的矛盾存在于車間和品管之間,一個生產,一個檢驗生產。潯興的尼龍拉鏈多提供給全國知名的運動品牌,例如安踏、361°、迪卡儂等等,對質量的把控非常嚴格, 巡檢合格率設定為99%。當品管發現問題時,需要判定是哪一環節出了問題,而在有一百多道工序的拉鏈生產線,判定的流程會變得相當長。林宇深知其中弊端:“扯皮的時候太多了,誰都想‘與我無關’,訂單一直卡在那里,效率非常低?!?/span>

      而現在,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能反映在訂單流程記錄上。何周華就接到過巡檢不過關的通知,“抽樣數量、不良數量、責任人是誰,全都有記錄,我要給不合格數量比較多的工人再做培訓?!?/span>

      生產的各個環節流暢運行后,何周華的效率明顯提高,最多的時候,她一天能夠跟蹤處理八十多個訂單。這是以前用紙質化手寫訂單的時候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的數量。

      位置

      從青春年少邁入中年,何周華接近二分之一的人生都在潯興度過,和尼龍注塑車間一同成長,從工人成為了班長。她記得自己剛來工廠時,車間里全是女孩子,“現在找不到年輕人了,至少是三十歲以上的。”在年輕人遠離工廠、制造業面臨招聘危機時,數字化變革顯得更具時代必要。她覺得過去十幾年的工作非常穩定。雖然每個月工資按件計算,但潯興沒有非常明顯的淡季,“產量多,所有人的工資都會高。

      何周華由老鄉從四川老家介紹來福建,現在已經完全適應了這里的生活,車間里還有很多來自云貴川地區的女工,平時交流也能用上家鄉話,她和丈夫都在潯興,住夫妻宿舍,兩個孩子一個16歲,一個12歲,從小接來身邊,在晉江本地上學。宿舍樓里還有很多這樣的家庭,何周華笑著說:“一到周末,宿舍樓的小孩們打打鬧鬧,樓上喊、樓下應,吵得夜班人員都沒法睡?!?/span>

      平時,何周華的生活就是從車間到宿舍兩點一線,車間儼然成為何周華的另一個家,“大家有時候會聚餐,誰過生日也會一起祝福,不管是新來的員工,還是相處了多年的老工友,大家是一個團隊,平常閑聊也會一起吹吹牛,開開玩笑?!?/span>

      何周華出身貧困,沒有讀過多少書,成為班長后,她曾經惶恐過,但她很快找到了一套樸素的管理理念——要關心班組里的工人,她知道車間的管理離不開人員的配合?!叭伺c人之間是相互的,你對員工好,員工就配合你的工作?!彼龝较抡夜と藴贤?,詢問這段時間工作的狀態如何,有沒有壓力,生活上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地方;新員工到來時,她會告知周邊的生活設施,教他們如何用企業微信申請宿舍保修、物資購買。

      在這場數字化改革的洪潮里,她最初也無所適從,作為一名工人,她也不知道企業正在經歷著怎樣的時代變革。但她最終熟練地掌握了數字化的生產流程,讓自己的工作變得更為清晰高效,她也借助數字化的連接,在龐大的拉鏈工廠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亚洲国产精品成

    1.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