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

      獨家專訪諾貝爾文學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爾森:“她撕開了小說的面紗”

      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們(對候選人)的尋找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F在也有專家在幫助我們了解那些我們沒有足夠知識的文學和語言領域。

      學院不會在政治或道德觀點的壓力下采取行動,我們必須保持自我的完整性,尤其是在這個媒介力量爆炸的時代。

      (本文首發于2022年10月1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李慕琰

      82歲的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1940年出生于工薪階層家庭,1970年代開始創作,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 (視覺中國/圖)

      10月6日下午,安妮·埃爾諾從巴黎郊區的家中走出,與等候在門口的記者簡短交談,她看上去有些不知所措。

      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3點,當瑞典學院宣布將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這位法國女作家后,一度無法通過電話聯系到她。那一天,鄰居正在房子上建筑施工,她沒有留意到周圍的喧囂。據《紐約時報》報道,埃爾諾是在收音機里聽見自己獲獎的?!拔液芨吲d,”她用法語說,“也很自豪,僅此而已?!?/p>

      同202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裔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不同,至少在歐洲本土,安妮·埃爾諾的獲獎算不上冷門。獲獎結果公布后,一則還算有意思的花邊是——人們在如今全球最炙手可熱的愛爾蘭年輕作家薩莉·魯尼2021年的新書《美麗的世界,你在哪里》中找到一段描寫——主人公艾麗絲晚飯后洗漱完畢,在網上讀一篇關于安妮·埃爾諾的文章。

      1940年,安妮·埃爾諾出生于法國。她成長于工人階級家庭,父親原本是一家農場的雇工,后來在工廠做工人,婚后和安妮·埃爾諾的母親在貧窮的街區,開了一家小咖啡館兼雜貨店,過著平民的生活。

      埃爾諾的寫作之路漫長而艱辛。1963年,她從魯昂大學文學專業畢業,成為一名中學教師,也開始最初的寫作。彼時她已離開諾曼底的家鄉,工作和婚姻讓她脫離了父母所在的階層。這些經歷讓她產生一種復雜的眼光,來打量故鄉和階層差異。

      近50年,埃爾諾出版了二十多部作品。她幾乎一直在寫自己的經歷,因此人們將她的作品稱為“自傳體小說”。2019年,埃爾諾憑長篇小說《悠悠歲月》獲得國際布克獎提名。該獎項曾評價她的寫作,“自傳被賦予了一種新的形式,既是主觀的又是客觀的,既是私人的又是集體的”。

      她寫作生活中每一個重要的事件,從小意識到的階層差異的恥感、父輩的生活、第一次性經歷、1960年代在法國進行的非法墮胎。她寫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亚洲国产精品成

    1.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