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

      專訪趙炳弟:“在中國市場創新可以影響更大范圍的國際業務” 丨共富征途

      考慮到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為了進一步提升競爭力,一百多年來松下第一次把決策權放到海外,2019年成立了中國東北亞公司。

      中國老齡少子化的問題日漸突出,日本率先經歷這一問題,松下作為日本企業也積累了相關經驗,可以為中國市場的養老需求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松下幸之助先生曾提出“企業是社會的公器”,企業要追求利潤,同時也要承擔社會責任。

      (本文首發于2022年10月1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莫聞

      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副總裁趙炳弟。 (受訪者供圖/圖)

      2020年7月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副總裁趙炳弟受邀參加,是參會的兩位外資企業代表之一。

      日本松下集團是改革開放后進入中國的第一批外資企業之一。2018年,松下集團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被授予“中國改革友誼獎章”。

      2019年,松下首次放權海外,成立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在中國本土進行經營決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生巨大變化,在向共同富裕邁進的過程中,外資企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針對這一話題,南方周末記者訪問了趙炳弟。

      首次放權海外

      南方周末:松下最初如何進入中國市場?

      趙炳弟:松下和中國的淵源始于1978年鄧小平先生和松下幸之助先生在日本大阪會面。當年鄧小平先生提到,希望松下為中國的改革開放進行努力。

      松下幸之助先生當時判斷,未來世界經濟的中心將會在亞洲,以中國和日本為主體,因此也做出承諾,表示一定會幫助中國改革開放。1978年之后,松下集團開始在中國進行考察,尋找合作伙伴,希望到中國投資建廠。

      剛開始的時候比現在困難得多。當時中國剛剛開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市場環境并不健全。我們找到一些國內的合作伙伴后,對方也擔心,中國是否真的會向市場化轉變?松下是主動來和國內企業進行溝通,跟政府達成共識,率先進入中國市場。

      1987年松下在中國成立第一家合資企業——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投產當年就實現盈利,這讓我們堅定了在中國發展的信心。

      在改革開放初期,松下首先是為中國市場帶來了很好的產品,使老百姓有了更多選擇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佳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亚洲国产精品成

    1.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