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提高了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
貨幣供給下降造成的影響不會如此之大,銀行擠兌和倒閉才是經濟危機深化滑向大蕭條的主要原因。
只要有謠言傳聞銀行要倒閉,則銀行必然倒閉。這說明政府以及中央銀行協調金融秩序對維護經濟穩定有重要作用。
迪布維格的業余愛好是二胡、葫蘆絲、太極、推手。
責任編輯:馮葉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10日傍晚,諾貝爾經濟學獎花落宏觀/金融領域,得主為美聯儲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和菲利普?迪布維格(Philip H. Dybvig),以表彰他們在銀行和金融危機領域的研究。
他們的發現提高了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加深了經濟學家對銀行或者說金融中介在經濟中特別是金融危機期間角色的理解,厘清了銀行作為金融機構的重要作用和內在的脆弱性,回答了在金融危機期間為什么需要阻止銀行倒閉。
這三位經濟學家對銀行研究的貢獻可以分為兩組:伯南克為一組,戴蒙德和迪布維格為另外一組。伯南克實證研究了大蕭條中銀行對經濟的影響,發現信貸渠道才是經濟危機深化為大蕭條的主要原因;而后兩者研究銀行作為金融中介的職能是什么,并論述了銀行中介內在的脆弱性。
毫無疑問,他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為人類應對金融危機提供了經驗和理論指導。
銀行擠兌是原因不是結果
伯南克研究了1929—1933年經濟大蕭條的原因,當時全球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