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從北京朝天津投籃”丨我這十年
2020年12月,嫦娥五號圓滿完成“太空之吻”,中國首次月壤采樣成功返回。女兒知道后,在學校驕傲地跟同學們說,“我媽媽是去月球挖土的”。
責任編輯:姚憶江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采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一個人站在北京,朝天津的一個籃筐投籃,會發生什么?中國航天人的回答是,“不但投進了,還是個漂亮的空心球?!?/p>
這離不開微波雷達。
什么是微波雷達?幾乎每次采訪中,賀中琴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她是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微波雷達研制團隊的主任設計師。
“通俗地講,你可以把它想象為汽車的倒車雷達?!彼忉屨f,當汽車駕駛員倒車時,雷達會實時測距,比如2米、1米、0.8米,進而掃除視覺盲區的危險?!岸谔罩?,微波雷達技術可以讓高速飛行、體積巨大的航天器,像蝴蝶觸角一樣輕輕碰在一起?!?/p>
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是中國載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術之一。而該技術的關鍵核心產品,正是賀中琴和所在團隊科技攻關的成果——微波雷達。
當前,中國微波雷達技術的測距精度可達0.2米,測角精度達到0.1度,綜合測量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正是“從北京朝天津投個空心球”的底氣。
為了打造這樣一雙太空“銳眼”,賀中琴和所在團隊努力了二十余年。
女孩也不要嬌氣
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后,24歲的賀中琴決定到航天科工二院攻讀研究生。當時微波雷達項目剛啟動不久,她的導師孫武研究員正是項目的總負責人。
孫武在2000年從法國留學歸來,嘗試從零開始自主研制微波雷達原理樣機。賀中琴還記得,這個項目最早只有導師孫武一人,漸漸地才有新隊員加入。研究生入所報到第一天,孫總師就對她說,“咱們人手不夠,你們每個人都要獨當一面,你是女孩也不要嬌氣?!?/p>
中國航天事業起步晚、底子薄,交會對接技術發展緩慢。美、蘇等航天大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投入研究,而中國進入21世紀才奮起直追。
2009年4月到2010年元旦,賀中琴在實驗室“泡了”半年多。當時正值技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