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過后從神壇跌落,連“薅族”都不愛臨期食品了?
開在大城市繁榮商圈之中的臨期食品特賣店,生意一度很紅火,逛店、排隊埋單的主要也是年輕人,但兩年時間過去,臨期食品賽道很多店家敗下陣來。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臨期食品店為什么不香了。
(IC photo / 圖)
15元一份的小龍坎牛腩火鍋,3元一包的日本卡樂比薯片,曾幾何時,在一二線城市的街頭巷尾,臨期食品折扣店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電商平臺上,各種臨期食品店也吸引了大量粉絲,很多“薅族”經常奔走相告,相互分享折扣信息。
然而,兩年時間過去,臨期食品賽道很多店家敗下陣來。
近日,折扣店品牌繁榮集市母公司——上海嘣嘣喵科技有限公司,在與供應商的一場合同糾紛訴訟中表示,因業務已停頓,沒有現金流,準備申請破產。此外,天眼查顯示,嘣嘣喵科技陷入數十起與供應商的貨款糾紛。不止繁榮集市,亦有其他的臨期食品折扣集合店遭遇類似困境。
臨期食品是如何爆紅的?為何短短兩年時間過后,臨期食品就風云變幻了?
一度被看好的臨期食品
臨期食品并不是新鮮的概念,國外已經有幾家頗為知名的臨期食品巨頭。
比如日本的臨期巨頭“唐吉訶德”,美國的臨期巨頭“Dollar Tree”,丹麥的食品打折出售平臺“Too Good to Go”,但國內臨期食品的火爆,是兩年多前才開始的。
臨期食品指即將到達保質期卻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國內不少省份的工商局關于臨近保質期食品出臺過相關規定,根據食品保質期的不同,參考行業慣例,對食品臨近保質期界定不同。
一般來說,保質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臨近保質期為45天,比如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