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熱文
-
韓國“泡菜危機”下的民生保衛戰
從她提供的6月和9月網購記錄來看,每份200克的菠菜售價漲了三倍,茼蒿則漲了1000韓元。 由于缺乏工作機會,大學畢業生則被稱作“紙巾實習生”,雇主用過一次便將其辭退。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29日《南方周末》) -
“彩色開國大典”是如何被找到的?
汪珉觀看樣片過程中,對方一位研究員遞過來一張光盤,說,“你可能會感興趣”。 這不是印象中那段僅有幾分鐘的《開國大典》。光是毛澤東的講話,在片中就有十多分鐘,他完整地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人員組成名單。 由于蘇聯攝影團隊與中方團隊的機位不盡相同,這段素材還拍攝到中方攝影師侯波,她是當時城樓上唯一的女攝影師。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29日《南方周末》) -
辦學四年,西湖大學首招本科生
任磊和他的59位同學是西湖大學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在這之前,學校僅培養博士研究生。 首屆本科生招生面向浙江省內高二、高三學生,要求高三學生的各科學業水平考試至少要有8門課考評為A,其中物理、化學必須為A。 張鑫希望能把學生從內卷中拔出來,不需要考慮太多的成績問題,“希望學生們不要把大學當作一個大高中去讀,一直在解題”。 (本文首發于2022年10月06日《南方周末》) -
當AI學會畫畫,畫師們該感到害怕嗎?
“做了幾幅之后我就傻了,沒想到機器真的能看懂我的指令,還能給出相應的圖像?!? 不少畫師公然批評用AI生成作品的人,認為“這樣不道德,應該讓藝術家來做”,對于AI生成的作品本身,則表示“細看是一堆垃圾”。 -
星系碰撞,銀河系的宿命
五十億年后,我們的銀河系注定會和仙女座星系碰撞。通過觀測宇宙中其他星系的碰撞過程,天文學家知道星系究竟是如何碰撞的,還能預言銀河系注定的未來。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29日《南方周末》)
觀點爭鋒
-
一位女子與三歲孩子起沖突:該追問的是大人做錯了什么
“熊孩子”“性騷擾”這都是輿論中的熱門詞。網上流傳著眾多熊孩子遭到懲罰的視頻:熊孩子刮花了高檔車、熊孩子把辛辛苦苦搭起來的樂高玩具弄散了、熊孩子進了女廁所。這些視頻熱度都很高,留言幾乎都是拍手稱快,有很多人喜歡看,他們討厭熊孩子。在流量導向下,“熊孩子新聞”就會變得多起來,已經是當下社會新聞的一個細分品類。這些新聞,放大了對孩子的厭惡,刺激了人的情緒,然后,以“3歲孩子性騷擾了我”的鬧劇結束。小小的一則糾紛后,是整個網絡輿論的戾氣與偏見。 -
兩學生因用書占座起糾紛:“書先到先得”的驅動邏輯為何難以根除?丨快評
我頭天晚上放本書在教室,第二天就得到了一個好座位,節省了第二天早起的時間。繼而發現,兩個人合作、一寢室的人合作、更多的人合作,每一個人在一個時間周期輪流去替所有人用書占座,就能在這個時間周期的每一天得到好座位,是不是節省的時間更多?這就是座位先到先得玩不下去,會被用書占座、抱團輪流“執勤”用書占座所替代的內在邏輯。 -
鐵人三項緊身服不雅?視角清奇的背后是思想腐臭
運動比賽服進化的內在邏輯是:更符合人體工學、更貼合人體曲線,因而更能提升運動效率、更有利于發揮運動潛能。當然,效率與美一體兩面,更有效率的也是更美的,更美的也更有效率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29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