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教《有機化學》課的老教授翻車,誰的鍋?
在教育界呆了一輩子后,在教師、設計和學生的諸多角色之間,我感覺做學生最難。他們面臨的壓力比老師大得多,而且師生權力地位根本不對等。老師耽擱學生的例子不勝枚舉。學生趕走老師是極個別的案例,否則也不會成為新聞。
責任編輯:劉小磊
紐約大學八十四歲高齡的化學教授麥特蘭·小瓊斯(Maitland Jones Jr.)。
中國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最近,紐約大學八十四歲高齡的化學教授麥特蘭·小瓊斯(Maitland Jones Jr.),閻王沒請,居然被面臨掛科的學生給“坑”了。在他所上的大課上,有部分學生投訴他給分很低,還有:態度傲慢、不及時回復、評分標準模糊。學校解除了與這位老教授的聘約。此事見諸報端后,難得地在傳統媒體上引起了輿論風暴。
我看了一下,主流的聲音是:現在學生越來越懶,越來越嬌慣,水平也越來越差,成績不好,怎么反把教授開了?
《有機化學》是美國最難的課程之一。很多想去讀醫學院掙大錢的學生,夢斷于《有機化學》這門必修課。評論此事的多為教師,他們反感學校管理部門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旗號下,給一些難啃的課程注水,討好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學醫。未來要是落到這些醫生手里,誰敢讓他們治療?要是開腔開顱,只能自求多福了。
還有人讓中國教育躺槍:有評論者稱,給學生放水,就是給中國送分。人家可都是真抓實干,對學生不留情面的。作為一個讀研期間長年打“八十分”(一種撲克牌游戲)的學生,看到這樣的評論,不知說什么好,只能大笑三聲,匆匆走開。
這一切,也是“疫情后遺癥”所致。美國的疫情期間,“學習損失”(Learning Loss)之說應運而生。很多學生的高中階段最后在網課中完成學習。網課的起始階段,老師手忙腳亂,問題百出,能連上線,上完一半的內容就不錯了。這種“學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