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

      鄭永年:鄉村振興要實現人的雙向流動丨共富征途

      三農要發展,應當把“三農問題”改成“三農的現代化”。首先要改變身份意識,農民城市居民這個身份意識是不對的,因為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是居住場所的選擇。

      近年來,中央也提出不要將優質資源都投入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而應分散投入到三四線城市或者縣域。以后,人們從農村可以流向三四線城市。

      鄉村振興歸根結底就是一個“人”字,實現人的雙向流動,才能均衡發展。農民有進城的“中國夢”,城市的人也有下鄉的“中國夢”。

      (本文首發于2022年10月0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謝艷霞

      鄭永年。 (受訪者供圖/圖)

      鄭永年是知名的中國問題研究學者,長期關注中國的改革與發展。2020年8月24日,鄭永年受邀參加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就十四五規劃編制建言獻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將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2021年完成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了絕對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但城鄉差距等不平等問題仍待解決。

      很多年里,鄭永年從事著一項“保衛社會”的研究,涉及中國社會面臨的諸多問題。先后完成《保衛社會》《制內市場》和《共同富裕的中國方案》等多部著作。

      在讀大學時,鄭永年將戶口遷入北京大學集體戶。在走遍世界發達國家的城市與鄉村后,鄭永年在2017年又把戶口遷回浙江余姚鄭洋村,成為一名“農民”。在此前接受媒體訪問時,他表示自己是作為“農民”在做研究。

      中國廣大的農村如何參與并實現“共同富?!?,仍是一條艱巨的道路。2022年9月14日,就鄉村振興話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我們要使我們的發展讓全社會有獲得感”

      南方周末:您在2020年8月24日受邀參加了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當時您分享了哪些內容?基于何種背景?于今天而言,它的重要價值是什么?

      鄭永年:總體背景是“十四五”規劃。我們仍在走向全面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我理解的“全面小康”,就是在7億多人口脫離貧困的基礎上提出共同富裕。我們現在正在抓的這項任務,是非??茖W、有前瞻的規劃。

      從國際背景來看,中國正處于中美貿易摩擦的特殊局勢下,這是因為美國內部“富而不公”,過去美國依靠全球化迅速集聚大量的財富,由極少數富豪群體掌握,多數中產和底層人民沒有獲得感,中產階層萎縮,導致民粹主義崛起。他們內部無法解決就把問題的矛盾引向國外。

      全球化不僅對美國收入差距有影響,對中國收入差距影響也較大。但中國并沒有出現美國那樣的情況。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經濟體,在過去的四十多年間既實現了可持續經濟發展,也實現了可持續的社會穩定。

      南方周末:您為什么會研究共同富裕?

      鄭永年:學術研究是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淑華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亚洲国产精品成

    1.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