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和利用市場力量,是野生動物保護的正確思路丨快評
之所以加強對野生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分類管理,是因為野外的野生動物是無主的,如果不加嚴格保護,可能陷入公地悲劇,被人任意獵捕。而人工繁育動物是有主的,所有者自然會對其私有財產加以保護,并盡可能擴大其種群,以獲取更多利益。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2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愷辰
對于人工繁育的動物,也必須有監管,確??伤菰?,防范將獵捕的野生動物冒充養殖動物進行交易。圖為一處保護基地里人工繁育的華南虎。
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二審稿公開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的期限,即將于10月1日截止。這一草案引起了廣泛關注,爭議較大的,是“商業利用野生動物”相關的條款。草案二審稿主要修改之一,是建立人工繁育野生動物分類分級管理制度。
這些新增規定,呼應了當前野生動物保護的痛點。近年來,某地一男子因為出售兩只人工繁育的小金太陽鸚鵡以及另外45只鸚鵡,被判處2年有期徒刑并罰款,甚至有人因為售賣可以經營利用的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而被判刑。其間涉及的瀕危物種,盡管被列入各種保護名錄,但實際上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