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

      夢回大唐:一個日本和尚的中國紀行

      靈仙、貞素和圓仁三個和尚在中國的故事,直觀地告訴后人,唐朝是一個開放的、多種文化水乳交融的世界性帝國。王朝如人,如果說先秦是爛漫天真的少年,那么,唐朝則是意氣風發的青年。

      早在來中國之前,圓仁與中國就有深厚淵源——圓仁算是鑒真的三傳弟子。師父最澄在圓仁西渡前三十多年,就來到中國——與最澄同行的,還有空海。最澄在天臺山國清寺研習佛法,回國后,創建了日本天臺宗。

      謹以此文紀念中日邦交正?;?0周年。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2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楊嘉敏

      轉眼間,一千一百多年過去了。四十多代人后,就連大地的模樣也被時光修改得面目全非。

      4月,生機盎然的平原上,灰白的公路穿紅破綠,汽車如甲蟲,在一方巨形錦緞上爬行。

      從如皋水繪園出來,我前往一個叫白蒲的小鎮。盡管小鎮周遭河汊密布,但很顯然,它們都是南方水鄉常見的小河。那條曾橫在長江以北,并將今天的南通和如皋分割的大江早已消失。滄海已然桑田。

      如皋古城 (IC Photo/圖)

      一千一百多年前,如今距大海已有數十公里的白蒲,那時,航行在東海上的船只,一不小心,竟會被風刮過來——1973年,白蒲發掘的一條唐代海船即是明證。

      唐文宗開成三年(838)七月初二,在和風浪搏斗了二十天后,爬上桅桿的水手欣喜地望見了越來越清晰的地平線,不料,船只卻陷進了淤泥……

      這條船,來自日本。幾經周折,九死一生的日本人終于踏上了大唐土地。他們留下第一行腳印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如皋市白蒲鎮。

      日本人中,有一位和尚,法號圓仁。

      從那個因陷入淤泥而不斷乞求菩薩保佑的夜晚,到最終返回日本,圓仁在中國生活了九年。其足跡,踏遍了今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河南、安徽等省。細讀他留下的名為《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的日記,還可清晰地復盤他當年的所行、所見、所聞、所感,并還原一個外國人眼中的大唐世界。

      圓仁像。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最后的遣唐使

      若說各個王朝也有粉絲的話,那么,唐朝粉絲最多。其中堪稱鐵粉的,非日本莫屬。

      從初唐的貞觀之治到盛唐的開天盛世,唐朝創造了中國帝制時代的奇跡。其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人口增長,民眾富有。盛唐之盛,物質之外,精神層面尤為引人注目,從上到下,都洋溢著一種富足與開放帶來的自信心、創造力和包容性。

      正當大唐步入貞觀之治的巔峰時,一衣帶水的日本,也在進行一場影響深遠的改革,那就是與明治維新并稱的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意在加強中央集權,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向中國學習,以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作模版。

      中日之間隔著風急浪高的大海,但從傳說中的徐福東渡,到有史料和考古坐實的日本遣使進貢,并接受東漢政府敕封,兩國之間的聯系不絕如縷。隋朝,日本派出四批遣隋使。唐代隋后,公元630年,即大化改新前十六年,日本向唐朝派出第一批遣唐使。此后兩百年間,共計十九次派出遣唐使——扣除三次未能成行和三次特殊情況外,名副其實的遣唐使計十三批。這些出沒風波里的日本人中,有我們熟知的阿倍仲麻呂(晁衡)、吉備真備和空海等名人。

      圓仁是地道的晚輩。他的名字,在最后一批遣唐使名單中。當他前往中國時,曾經雄風浩蕩的大唐已經日薄西山。斯時,盛世行遠,繁華不再。不過,就像一個沒落貴族,雖不復昔年鐘鳴鼎食的排場,但祖上遺留的氣質還未完全泯滅一樣,一種精神一旦形成,也不會因時局變故而突然中止,它的消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衰弱的唐朝,仍是日本學習的榜樣。

      最后一屆遣唐使,就在這種大背景下跨海而來。

      遣唐使隊伍龐大。早期,每一批遣唐使由兩條船組成,人員兩三百。后期,船只增加到四條,人員增加到五百以上——圓仁隨行的最后一次遣唐使,船只四條,人員六百五十。

      這六百五十人,大使、副使、判官、錄事是政府官員,也是使團決策者和管理者;航海事務由知乘船事、船師、船匠、舵師、水手長和水手負責;為船隊服務的還包括翻譯、醫生、陰陽師、畫師等技術人員。遣唐使中的官員,幾乎都是通曉經史的好學之士,他們入唐后,將考察政治經濟文化諸多方面,并負有將圖書帶回日本的任務。官員之外,各種專門人才要分別學習典章制度、天文歷法、醫學藥學、音樂舞蹈……其中,另有一些特殊人士——僧人。

      佛教源自印度,自西向東而來,經中國傳入日本,故日本佛法師承中土。這些渡海而來的日本僧人,一種稱為留學僧,一種稱為請益僧。請益僧地位在留學僧之上——如果說留學僧相當于今天的留學生的話,那么請益僧就相當于今天的訪問學者。圓仁的身份,就是一位人到中年的請益僧。

      從日本大阪到我國東部沿海的南通一帶,直線距離不過一千四百公里,飛機只需一個多小時;即便緩慢的輪船,也只要兩天。但是,一千多年前的晚唐,波濤洶涌的大海,風云變幻的天氣,難以捉摸的洋流,都使那些全仗自然之力前行的木船,宛如一片漂蕩在急流間的枯葉,隨時可能遭遇滅頂之災。

      長達一年半的準備工作后,836年七月初二,四條船從大阪附近的難波港出發。按當時航路,船隊自東向西,穿過瀨戶內海,經由九州北部的關門海峽進入外海。然而,甫一進入外海,便遇上了可怕的暴風雨。船隊中的第三號船被滔滔巨浪掀翻,一百四十名乘員,僅二十來人生還。即使生還,災難也讓親歷者肝膽俱裂——一個請益僧獲救后,選擇了放棄。

      一年過去了,837年七月二十二,在上一年風暴中僥幸退回港口的三條船,經過修補后啟航。但是,不幸又一次降臨這支孤獨的船隊:他們遇到了強大的逆風,三條船全部受損。

      又是一年過去了,838年六月十三,第二次修補的三條船第三次出發——一號船和四號船先行,二號船稍晚跟上。圓仁搭乘的,是大使等官員乘坐的一號船。

      這一次同樣驚險。彼時的長江三角洲,是一片喇叭狀的復雜水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亚洲国产精品成

    1.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