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書信體節目《我相信》:寫在信里都是交心的話、認真的事
“‘我相信’本身就是兩個概念——書信的形式,信念的內容。我們也希望在《我相信》節目中,寫寫信,讀讀信,交交心,抒抒情,并且集中來說說人生的信念。這個時代的人們需要精神的力量,需要精神的追求?!笨偛邉澫蜿栒f。
責任編輯:劉悠翔
“信息時代,誰還會落筆寫信?”濮存昕告訴南方周末,最初收到節目組邀約時他有些意外,他已經多年沒有寫信了,“打個電話就完了。在當今,要交心才能寫信,談交往、談友情、談人生”。
在人文書信體節目《我相信》上,85歲的戲劇導演陳薪伊,收到了69歲的“小濮”給她的一封未曾寄出的信。
寫信的傳統,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當代,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都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書信可以是情書、是家書,是中國人寄托情感的重要載體。在信息瞬時即可抵達的時代,還能好好靜下來寫一封信,讀一封信嗎?
2022年夏秋之際,南方周末聯合咪咕視頻、東方衛視共同推出書信體節目《我相信》,每期節目以四封書信串起多個生命:主線嘉賓的自述信,兩位“寫信人”嘉賓的書信,以及最后的“致信時刻”。每展開一封信,就打開一段平行人生,人與人之間的交集、故事脈絡在字里行間徐徐展開。
不僅要寫信,還要讀信??倢а?、總制片人對南方周末說:“電視節目是視聽語言的結合。讀信傳遞的是聲音,信中的個人故事則通過影視化演繹的加持,給觀眾更為全面的節目觀看體驗。比如,在呈現徐夢桃的信中故事時,影視化導演就還原了還是小女孩的徐夢桃,因為看到電視中領獎的鄧亞萍,在家站在用凳子拼成的領獎臺上用紙殼剪成的‘金牌’給自己‘頒獎’的場景。寫信人一下子就鮮活了?!?/p>
在節目主創的理解中,“信”還代表著“信念”。
“‘我相信’本身就是兩個概念——書信的形式,信念的內容。我們也希望在《我相信》節目中,寫寫信,讀讀信,交交心,抒抒情,并且集中來說說人生的信念。這個時代的人們需要精神的力量,需要精神的追求?!笨偛邉澫蜿栒f。
誰能夠成為節目中“人生信念”的講述者?節目組有一套與眾不同的選擇標準,總策劃向陽認為:“我們選擇的是在人生路上不斷自我成長、有信念支撐自己并且尋找到了人生意義的人,所以我們選擇的是‘成長者’?!?/p>
鄧亞萍的人生就是“進攻”,她把用來防守的長膠球拍,練成了進攻的得分武器。在退役之后選擇讀書,從零開始學英語,從本科讀到博士,讀了11年。無論是競技賽場還是人生賽道,她一以貫之的信念是:“人低了頭,就不能再驕傲了,就是進攻!永不服輸!”
歌手蕭敬騰曾是一個不一樣的小孩,因為有閱讀障礙,學習困難、性格叛逆,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簽。直到15歲遇見了音樂,有了人生的目標,一路從駐唱餐廳唱成了金曲歌王。他的成長故事還被收錄進教輔閱讀材料。他說:“別讓你的缺陷把你一拳打倒,不一樣,又怎樣?”
中國女足主教練水慶霞,球員時期三進三出國家隊,“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是好事多磨”。21年教練生涯,指揮300多場球賽,曾被質疑“一到關鍵時刻就是不行”。2022亞洲杯,她敢迎難而上,最終率領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逆襲奪冠。她說,“說努力、全力都不行,而是竭盡全力、拼盡全力?!?/p>
“水媽媽,謝謝你,讓我們能毫無保留地踢球,教會我們,用熱愛、用堅持、用友情,去戰斗、去燃燒、去綻放,讓萬物看到我們的光?!碧萍邀惻c張琳艷在信中寫下內心深藏的話。
“這些人的共性就是他們給自己人生賦予了光,這光同樣照亮了別人。他們有堅強的信念、有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