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社交孤島?
心理學研究表明,更準確地判斷自己社交行為的價值,更勇敢地主動聯系,在建構社交關系網的過程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1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22年9月3日,上海,市民在徐匯區武康路上的咖啡吧外與寵物玩耍。
人生的道路越走越遠,社交關系網卻未必越來越寬。社會上遇到的人不算少,但對不少都市里行走的人而言,孤獨仍是一種常有的體驗。有時候,孤獨是通訊錄里漸行漸遠且久未聯絡的同學和朋友,有時候,孤獨是樓上樓下時常見面卻從不交談的鄰居,更有時候,孤獨就是“一個人也挺好”的習以為常。當以前的社交關系網越來越小,但新的社交卻不曾開啟時,面對疫情中突如其來的社交隔離困境,一些人恍然發現自己處在社交的孤島。
但實際上,身處社會生活中的人們可以有一個更大且更有韌性的社交關系網,把孤島相連,獲得抵抗孤獨的力量。最近,一項心理研究發現,更準確地判斷自己社交行為的價值,更勇敢地去主動聯系,在這個過程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別低估自己的主動
通過對超過五千人開展系列實驗,研究人員發現,當人們主動聯系其他人時,會傾向于低估對方對此的欣賞和感激程度,但實際上,對方會比預想的更開心。這一研究2022年7月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很多人已經與他們生命中曾遇到的人失去了聯系,無論是高中、大學里的朋友,還是一起工作過的同事,這些過去經常見到的人,現在很多已經在外地工作了。我覺得很多人其實想去重新聯系一下,但是卻比較猶豫?!边@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匹茲堡大學商學院研究人員劉佩潔(Peggy J. Liu)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們的最新研究顯示,這些人的猶豫可能是不必要的,因為,對方可能比想象的更希望被聯系??紤]到很多研究都表明維持與他人的社交聯系有益于身心健康,我希望最新研究的結論能夠鼓舞更多人去重新聯系那些他們已經失去聯系的人?!?/p>
在最新研究中,通過回憶和現場實驗,無論只是簡單問候,還是附帶小禮物的打招呼,無論關系遠近,實驗參與者在主動聯系朋友時,總是持續性地低估自己社交行為之于對方的意義。進一步研究顯示,驚喜的感覺在這個低估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在多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證實被聯系的人會特別關注驚喜的感受,如果一個場景里,主動聯系的社交行為并未令對方驚訝,那么這種低估的效應也就消失了。而且,雖然聯系關系或近或遠的人都可能出現這種低估效應,但當人們突然去聯系那些關系不那么親近的人時,這種低估的效應會更強。關系更遠的人一般被稱為弱關系,這意味著雙方對打招呼這類社交行為之于對方意義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