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秋汛,游走在唇齒間的湖鮮之味
江南人吃魚嘴挑,嫌鯉魚肉質粗糙、嫌鰱魚土腥味重、嫌串條魚個小肉少…… 唯獨鯽魚,鮮嫩肥腴、略帶回甘,算得上淡水魚中的極品,江南小囡第一次開口學說“鮮得來”,一準在吃鯽魚時。
責任編輯:楊嘉敏
都說“草木不敵三秋”,太湖的湖鮮卻是越往秋越肥美。往年一到秋汛開捕季,三萬六千頃太湖“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紅菱,水邊蘆葦青,水底魚蝦肥”,于是便風行起“太湖船菜”,何為船菜?《揚州畫舫錄》中記載“畫舫在前,酒船在后,櫓篙相應,放乎中流。傳餐有聲,炊煙漸上……謂之行庖”。說白了,無非船后自備土灶小鍋,鮮活魚蝦現捕現做,而那做菜的湯湯水水,還是直取河中心的活水,食材貨真價實,贏就贏在一個“鮮”字。
身為中國四大湖泊之一的太湖,光魚類就有上百多種。其中,“太湖三白”至鮮至美:銀魚剔透、白蝦晶瑩、白魚鮮亮,堪稱個中翹楚。美中不足的是,此“三白”出水即死,故適合于曠闊水野之上,現捕現烹,最能品出湖鮮之味。
太湖波平如鏡
太湖銀魚
說起銀魚,在我國大約有十幾個品種,若論起歷史悠久、口感鮮美,自非太湖銀魚莫屬。晉張華的《博物志》中記載:“吳王江行,食膾有余,棄于中流,化為魚,名吳王膾余”。也就是說,秋春時期,吳王把吃剩下的魚拋入江中,竟化作另一種魚,即銀魚。太湖銀魚通體透明、白皙晶瑩,民間俗稱冰魚、玻璃魚。它形似玉簪,杜工部詩云:“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魚。細微沾水族,風俗當園蔬。入肆銀花亂,傾箱雪片虛。生成猶拾卵,盡其義何如?!贝酥械摹鞍仔 奔淬y魚,故又稱之為面條魚、繡花針。
太湖銀魚細膩鮮嫩,無鱗、無骨、無刺、無腸、無鰾、無腥,可煎、可炒、可蒸、可炸,亦可做成羹湯,烹制成各種佳肴。
《世說新語》記載“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莼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逼渲械摹皡侵休徊恕迸c太湖銀魚實乃絕配,我家鄉人吊雞湯打底,以淀粉勾芡,碧幽幽的莼菜配上白生生的銀魚,調羹一舀,好些火柴棍似的銀魚,吸一口,魚貫溜入喉腔,莼菜順滑如絲綢,那小魚條也蠻有嚼頭,細密嫩滑,一個“鮮”字被濃縮成點滴,那口感完勝魚脂蟹膏。
銀魚炒蛋是太湖邊大小飯館里一道時令名菜,將鮮銀魚焯水、斷生,放入雞蛋液,再加蔥花、鹽、料酒等,如平常炒雞蛋一樣,翻炒均勻即可出鍋,這道魚蛋佳肴鮮嫩美味、柔若無骨,在太湖船菜中堪稱一絕。
香炸銀魚是一種另辟蹊徑的做法,挑選個大體肥的鮮活銀魚,用鹽、胡椒粉、料酒腌制后撈起,裹上面粉、雞蛋液調制的面糊,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即成,這是一道上好的下酒菜,外酥里嫩,隔壁小孩聞到味兒能饞哭。
銀魚拌餡做成銀魚餛飩、銀魚春卷,亦不失為別具一格的船菜小食。
太湖銀魚
太湖白蝦
我??匆?,在太湖畔某個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