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制度改革定調,半年1100余名紀檢干部被處分丨時政周報
2022年9月3日-9日時政新聞回顧:
2022年9月6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注重在重大科學研究和國家重大工程中選拔院士。
2022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共處置涉及紀檢監察干部問題線索8300余件,對紀檢監察干部立案近1200件,處分1100余人,移送司法機關54人。
文旅部將開展私設“景點”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要求旅行社、在線旅游企業等旅游經營者不得將私設“景點”作為旅游產品予以銷售或推薦。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20年10月27日,一條為兩院院士打造的“星光大道”——杭州院士路在杭州植物園內揭幕。
院士制度改革如何進一步深化?
“要防止增選中的不正之風?!?022年9月6日,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七次會議對此定調,本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注重在重大科學研究和國家重大工程中選拔院士,以重大貢獻、學術水平、道德操守為準繩。
近十年來,院士制度改革一直是個重要話題。2013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改革院士制度。
2013年,80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提出了退休的想法,但所在單位北京林業大學沒有同意,一時“院士退休難”引起輿論關注。
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回應,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并明確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文,進一步明確超過70周歲的院士辦理退休,將最后執行期限定在2017年12月31日。
但院士制度要改革的地方很多,院士兼職太多是另一個突出問題。由于院士的光環效應,各地爭相設立院士工作站,讓院士承載了過多非學術的東西。
意識到這一問題后,2019年,中辦、國辦對院士工作站的設立作出規定,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規定每名未退休的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1個,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3個。
2021年5月29日,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上,院長李曉紅在大會的工作報告中稱,要制定院士行為負面清單,對違反學術道德、違規違紀的現象零容忍,還要從嚴完善院士退出制度,清除影響院士隊伍建設的消極因素。
不難看出,關于院士制度改革的歷次表述,都直指院士制度亟待完善之處。
中央層面,也多次對院士制度改革提出要求。2020年,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提出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目的是進一步發揮好院士制度凝才聚智的導向性作用。
現年87歲的任紀舜長期從事中國大地構造研究,是中國大地構造學的重要學術帶頭人之一,于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任紀舜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院士制度改革備受社會關注,一個焦點領域就是院士增選制度。
以現行的中科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