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在科創的潮涌里做點兒什么
2022年的秋天,我們打算為科創做點兒事情。
科創之勢,浩浩湯湯。
截至2022年9月5日,中國先后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了科技創新“十四五”(2021-2025)規劃,其中既有著眼于全球、全國、區域科創高地的目標定位,也有細致如研發經費增幅、研發強度、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技術合同成交額等科創核心指標的目標值。
宏大愿景的背后,是舉國上下真金白銀的研發投入。
2022年8月底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中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以下簡稱研發)經費27956.3億元,同比增長14.6%,位居世界第二;研發投入強度(研發投入/GDP)達2.44%,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的全球主要國家中排名第13位,超過法國(2.35%)、荷蘭(2.29%)等創新型國家。
2021年,中國已有11個省份的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元,其中廣東、江蘇、北京和浙江4省(直轄市)超過2000億元,廣東甚至突破了4000億元。
很多人不會想到,2021年中國僅有6個省份的年度研發投入,超過了一家中國公司——總部位于廣東深圳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的年度研發投入從2018年開始超過1000億元,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1472億元。
近年發布的科創相關政策文件,一再強調企業作為科創主體的地位,這并非虛言。漢語中的“科創”一詞,放在英語里是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和Innovation(創新)三個詞的集合。企業是這三者最好的連接點,把科學、技術和創新變成提升和改善人類生活的產品和服務,最終讓消費者埋單,并反向推動科學、技術和創新繼續往前發展。
企業是研發投入的最大主體。2021年中國投入的27956.3億元研發經費中,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高等學校分別投入21504.1億元、3717.9億元、2180.5億元,占比分別為76.9%、13.3%和7.8%。
你可能也想象不到,在南方周末2022年度中國企業科創力數據庫中,4989家公司披露的2021年度研發投入總和高達20366.6億元。
這些企業是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部A股上市公司、絕大部分控股股東/運營主體在中國的港股、美股上市公司,以及部分未上市但有提供連續經審計財報的公司。
口號愿景有虛實,數字不會說謊。
一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和產出、公司經營發展情況,記錄了它在科創潮涌中走過的路,同時昭告它面向未來發展的魄力和決心。
面對疫情、極端氣候、貿易摩擦、科技變革、老齡社會,科創引領發展的心情從未如此迫切,我們更需要腳踏實地、目標堅定的參與者;哪怕只是圍觀,也要做眼明心亮的見證人。
2022年的秋天,我們打算為科創做點兒事情。
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對截至2021年底運營主體/控股股東在中國的全部A股、絕大部分港股和美股公司,以及部分可提供經第三方審計財報的非上市公司,共計6455家,基于研發投入、研發產出、公司發展三大維度、27項指標對企業進行立體綜合的科創力透視與評估。
科創力指標體系將在2021年基礎上做部分優化和完善,繼續以公開、透明的方式,給排除多地上市、去重后的6292家公司打分。
上市公司、可提供連續經審計財報的公司,它們多為中國主要行業龍頭企業的代表,這一指標體系,將讓每一家企業都能找到自己在整個企業矩陣、所處行業中的位置,并排出分值最高的前100家——中國企業科創力TOP100。
航海要有燈塔,科創需要路標。
如果說今天“科創”一詞大家都耳熟能詳,科創并非一蹴而就,道阻且長,這一過程中有形和無形的成果,并非人人都能感知。
為此,我們發起了年度科創力人物、年度科創突破、年度科技成果轉化貢獻、年度科創力產品、年度科創實踐案例的評選。
期待科創能以各種各樣的載體、形式,與更多人產生互動,讓科創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
2022年10月28日,我們將舉辦2022年度科創大會,以“科創”為錨,探究科技創新之力量,探尋其在不同行業、企業的發展脈絡,求解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本次大會以“連接-創想-未來”為主題。
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第三個年頭,我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連接”之于人類是如此地重要。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通過各種傳感、通信、數字技術,跨越時空甚至穿越宇宙連接在一起,重塑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方式,企業的生產、組織、管理方式,再造產業發展新格局、社會治理新模式。
大會期間,我們將發布2022年度中國企業科創力研究報告,醫藥、汽車、信息技術等行業的科創觀察報告,用一場以“科創”為名的聚會,匯集政府、企業、學界代表,共同探討行業熱點與趨勢。
2021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中首次披露研發人員年齡、教育情況,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對截至2021年底A股全部4637家公司的研發人員做了梳理、揭秘:
A股研發人員都分布在哪些企業、行業、地域?都是怎樣一群人?
2022年5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明確2024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科技投入強度原則上不低于市場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并開始試點將上市公司發展質量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
本年度我們也將特別關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科創表現究竟如何,是否當好了“科創排頭兵”?
2021年中國企業科創力研究報告發布后,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收到諸多公眾對這一研究項目的關注。
2022年10月,研究中心將應約開放一個可查詢企業科創力坐標的入口,立體呈現企業科創力核心指標的網狀圖、科創力核心指標的絕對值、所處行業的中位數、整體公司的中位數等。
同時,我們還將向來自政府、企業、學界的科技工作者開放科創政策數據庫,經研究團隊的手工收集整理,以準確、真實、可信、可溯源的方式,與公眾共享來自國務院、部委和地方政府關于人才、稅費、成果轉化以及新興產業的科創政策。
如果你是地方或產業政策的制定者、決策者,如果你不僅關注上市公司的數量,也關注它們的質量和未來發展潛力,你應該來這里看看。
如果你是科創相關企業的從業者,在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的同時,不妨看看你所在公司、所處行業,在科創地圖中的位置究竟是怎樣,看看別人在怎么投入研發,讓此前不太可能的交匯、交叉創造更多新可能。
哪怕你還只是一名學生,敞開你的好奇心,何不來看一看、聽一聽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