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但這些公共政策仍待解
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60歲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20.18%,而65歲及以上則占14.24%,這是近5年增量最多、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預計2035年北京將進入重度老齡化。
老年人中女多男少,而且隨著年齡上升,這個趨勢會愈加明顯。目前我們的老齡公共政策還沒有考慮到性別差異,應該在老齡化的過程中考慮到女性,尤其是經濟和健康處于弱勢地位的女性。
目前北京的養老院一半以上都是在五環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在六環以外。但事實上大多數老人都希望和子女住得近一些,結果導致五環外的養老院空置率高。
老齡人再就業需要有新的設計。對于不同的行業和職業來說,情況也不一樣。像制造業、煤炭業,一味強調老年人參與或許會有負面作用。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21年6月9日,北京市西城區建功南里養老服務驛站里,一位老人在接受護理。
2022年9月2日,北京市老齡辦和北京市老齡協會發布的《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中稱,北京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60歲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20.18%,而65歲及以上則占14.24%,這是近5年增量最多、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
在未來的12年里,北京市的老齡化程度將進一步加深,并在2035年進入重度老齡化。到2035年,預計北京人口老齡化水平將超過30%,其中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口將突破100萬。
據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會副會長陸杰華的介紹,北京市對老齡化的應對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但他也認為,在重度老齡化社會到來之前,社會還需要更多應對方案——養老政策需要照顧城鄉和性別等不平衡,老年人的延遲退休和社會參與需要更多法律法規填補空白,目前已有的老年服務體系也需要進一步完善,使其更貼合具體的需求。
老齡政策應有性別視角
南方周末:2021年,北京正式進入中度老齡化的社會,老年人是最近5年增長最多、增幅最大的一年,從全國來看,是什么樣的水平?
陸杰華:北京的老齡化和全國一樣,都進入了增速比較快的時期。從2021年的數據來看,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8.9%,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14.2%,北京的老齡化和全國的平均水平是接近的。
如果從動態上看,未來幾年北京的老齡化會進入快速增長期,這與全國也是一致的。因為196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口進入老年,會使老齡化速度進一步加快。按照目前的估計,這樣的速度會持續到2035年。
南方周末:數據中提到,2019年-2021年老年人口性別比持續下降,北京市高齡老年人(80歲及以上)性別比連續下降幅度更大,由82.4降至77.4,女性遠多于男性。這個數據有什么樣的社會意義,需要做出怎樣的政策應對?
陸杰華:按照目前的數據來說,老年人中女多男少,與進入老年期前的性別比不同,這是因為從平均預期壽命來看,女性要高于男性,而且隨著年齡的逐步上升,這個趨勢會愈加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