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

      覓漢闕:荒草古道,斜陽西下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如今,能真切展現我們眼前的漢代地面建筑,唯有漢闕。它講述著漢家天下的榮光,它傾吐著帝國落幕的悲涼。

      責任編輯:楊嘉敏

      我最早知道漢闕,是讀李白《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辈粩鄰娀覍h闕印象的,是蘇軾《水調歌頭》 “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p>

      漢闕,彌漫著古拙之風,散發著凜然之氣,閃射著華夏之光。于是,荒原上、夕陽下、古道邊,一座座遺世獨立的漢闕,便在我眼前揮之不去。

      如今,能真切展現我們眼前的漢代地面建筑,唯有漢闕。它講述著漢家天下的榮光,它傾吐著帝國落幕的悲涼。

      被梁思成稱為“漢闕中唯一逸品”的馮煥闕 (馬恒健/圖)

      漢家魂魄

      金戈鐵馬聲漸遠,漢闕曾照千古月。所幸的是,全國僅存的近五十座基本完好的漢闕,過半在巴蜀。于是,我走近漢闕,拜謁“漢魂”(王朝聞語) 。

      晉人崔豹的《古今注》,對闕如此詳解:“闕,觀也。古每門樹兩觀于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也,故謂之觀。人臣將朝,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p>

      通俗地講,所謂闕,是矗立于宮殿門前或陵墓神道兩旁的碑狀建筑物,用以顯示宮殿的莊嚴和陵墓主人的威儀。在建筑群中,闕起著重要的界限作用,告訴人們非請勿入。由于闕高高在上,也作遠望之用。

      新石器時代,部落聚邑常在墻門豁口兩側,建設防御性崗樓,這是闕的雛形。這時它還具有相當的實用性。周代,已經可以筑造大型的城門,闕的防御屬性大大削弱,逐漸演變成門外的威儀性建筑。秦統一天下后,以闕來標識重要建筑的習慣被保留下來。由于在秦始皇陵里也發現了陵闕,人們認為闕已經與喪葬活動產生聯系。

      在漢代,闕被賦予了重大政治意義。未央宮壯麗的北闕,成為官員、百姓上書、請愿、庭爭、請罪之處,甚至懸敵酋之首于此,以昭示武功。闕庭、天闕,成為朝廷的代名詞。

      “李陵不愛死,心存歸漢闕”。漢闕,曾經是英雄豪杰的向往,曾經是仁人志士的寄托,曾經是泱泱中華的象征。

      于是,漢代的闕,逐漸獨立為紀念碑性質的建筑。闕上的榜題、畫像、雕飾,彰顯闕主的功業與美德,并且以明確的墓闕制度,彰顯墓主的身份地位。如今學者一般認為,普通官員用一對單闕,二千石以上的官員用一對二出闕,皇帝用三出闕。

      因此,漢闕上的浮雕、銘文,既反映了時代風貌、歷史故事,又集建筑、雕刻、文學、書法藝術于一體,被譽為“石質漢書”、“漢藝精粹”。

      漢代高大巍峨的城闕、宮闕早已不存?!跋肭貙m漢闕,都做了蓑草牛羊野?!痹鸟R致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亚洲国产精品成

    1.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