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凍極之旅:從伯力到雅庫茨克
這里是西伯利亞寒潮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這股寒潮最遠可以肆虐嶺南形成降雪,導致我國所在的東亞大陸冬季比同緯度的西歐、北美都要冷得多,并間接地造成了我國北方森林覆蓋率極低、游牧民族長期襲擾農耕地區等歷史問題。
哈巴羅夫“探險隊”的起點就是雅庫茨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雅庫茨克也算得上是近代中俄關系變遷的起點。
此文是刊發于2022年4月21日本報地理版《俄羅斯東極之旅:火山塑造堪察加》的姊妹篇。
(本文首發于2022年5月1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楊嘉敏
跨越外興安嶺
窗外碧空如洗,我從伯力(Khabarovsk)飛往雅庫茨克(Yakutsk),執飛的是一架龐巴迪Dash-8-300。知道這款飛機使用渦槳發動機,飛不甚快也飛不甚高,便向地勤要了舷窗旁的座位,為的是俯瞰從黑龍江流域到勒拿河流域之間的山川景象。
雅庫茨克的地面管道,可謂“千腸百結”。
這架龐巴迪的起飛仰角特別陡,引起了機艙里俄羅斯乘客的一片驚呼,連手機都顧不上玩了。伯力位于阿穆爾河東岸,龐巴迪拉升之后便徑直向西北方向飛越阿穆爾河。由于地勢平坦,河面寬廣,江心形成了大面積河灘,分隔出無數沙洲、沙湖,在暖陽照耀之下恍如一幅潑墨山水,美不勝收,造化之力令人嘆為觀止!
阿穆爾河(Amur River)是烏蘇里江匯入黑龍江之后的產物。這兩條大江都是我國與俄羅斯的界河,一條由南向北,一條由西向東,在我國“雄雞”的雞冠頂端位置匯合,形成撫遠三角洲,亦即黑瞎子島、銀龍島等沙洲,隨即流入俄羅斯境內,稱為阿穆爾河——“阿穆爾”源自通古斯語,意為“大河”,是俄人起的名字——此后向東北縱貫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最終注入庫頁島與亞洲大陸之間的韃靼海峽。
飛過阿穆爾河之后,龐巴迪繼續朝著西北方向航行,又陸續飛越了牛滿河(Bureya River)和精奇里江(Zeya River),它們都是黑龍江的左岸支流——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注意到這些江河名稱與其俄語讀音完全對不上,其原因與“黑龍江”之于“Amur River”類似。從空中俯瞰,牛滿河曲曲彎彎,形成眾多牛軛湖灣,可見地勢十分平坦;而精奇里江則在平緩的丘陵間蜿蜒流轉,周邊地貌或為森林,或為草原,地廣人稀,極少看到村屯鄉鎮之類的居民區。
在精奇里江上空,龐巴迪轉而向正北方向飛行,相當于沿著這條鄂溫克人的圣河上溯,向它的源頭外興安嶺飛去。眼前平原、丘陵逐漸消失,進入了千溝萬壑的干旱山區,植被稀疏,河床裸露,目測不見道路,想來人跡罕至,仿佛從空中俯瞰太行山的景象——這就是外興安嶺。
外興安嶺不算長,七百公里有余,不到秦嶺的一半;也不算高,最高峰海拔僅2412米。它既是黑龍江盆地的北峰,以其融雪為黑龍江貢獻了幾條大河;它也是太平洋與北冰洋的分水嶺——它的南面是流向太平洋的黑龍江流域,北面則是最終注入北冰洋的勒拿河流域;它還是我國歷史上行使領土管理的北界,著名的明代奴爾干都司就設于黑龍江入??谝阅霞s兩百公里處,管理北至外興安嶺的黑龍江流域。
1689年,清政府與沙俄在尼布楚談判邊界,中方最初的設想是以勒拿河為界,將東西伯利亞分為東西兩半,把沙俄封堵在勒拿河以西,但最終簽署的《中俄尼布楚條約》約定兩國以黑龍江上游額爾古納河與外興安嶺為界,外興安嶺由此成為我國東北地區的北部邊界。直到近170年后,沙俄趁我國深陷太平天國起義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內憂外患之中,趁火打劫脅迫我國陸續簽署《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才將兩國國界由外興安嶺南移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致使我國吉林、黑龍江兩省失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