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青訓“準軍事化管理”能成功嗎?
歐洲足球青訓營認為:孩子和家長共同生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其人格、性格、心理、情商的成長,需要日常生活形態。
(本文首發于2022年3月3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圖文無關)“足球青訓”的青少年們,莊嚴而沉重地賭上自己一生、封閉訓練,可能卻難以培養出智商、情商雙高的足球運動員。
說到足球尤其是男足,真可謂國人心中的痛。前些天,與一些退役足球運動員談及此事,大家的意見不約而同指向“足球青訓”制度。
青訓制度,本意是效率至上,通過“準軍事化管理”,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但多年實踐證明其效果適得其反,中國男足的成績逐年倒退,不僅輸球、失分,且其表現出戰術意識低下、缺乏團隊精神、心理狀態脆弱、管理混亂等問題。
一方面政府財政對此投入巨大,另一方面,對平民家庭而言,足球學校的學費亦很高昂,譬如:“魯能足?!泵磕陮W費3.2萬元,遠高于普通初中、高中。有孩子正在上學的家長們知道:教育成本遠不止學費、食宿費,各種雜費和意想不到的開銷源源不斷。據調研,93%的家長認為國內足球青訓費偏高。
一位前足球運動員說:絕不讓自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