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廣告要精打細算還是廣撒網? | 3月品牌案例圖鑒
2月北京冬奧會的體育熱潮,翻滾到3月冬殘奧會仍存余溫。
談到近期典型的品牌案例,絕對繞不過的詞是“冬奧”。2月北京冬奧會的體育熱潮,翻滾到3月冬殘奧會仍存余溫。然而,運動賽事的光芒過盛,也不能因此掩蓋其他品牌在露臉、玩梗、造勢等各方面的努力。
這次,來盤點一下近些日子,有哪些亮眼的品牌戰績?
天時地利人和
▲ 圖片來源: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央視頻截圖)
https://w.yangshipin.cn/video?type=0&vid=j000021gld7
誰能猜到,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打得最好的廣告居然是羽絨服——甚至連一句廣告語都沒有。在各國運動員的挺括身形、爽利步伐之下,一件件帶有各大品牌贊助的羽絨服就和時裝一樣,飄飄然走上了秀場。
當中,許多人“種草”的排行前三里都有加拿大隊的lululemon。在地面LED明亮的白光映照下,一簇簇高大筆直的深紅里點綴一行白字“CANADA”,直接將運動員的氣勢拉滿。不得不說,加拿大隊出場順序在1/3也很關鍵——沒有早到讓人遺忘,也沒有晚到讓人跳過去等壓軸大戲。
幾十個國家,幾十個羽絨服品牌同時登場,如果產品不出彩很難奪人眼球,但也需要舞臺設計、出場陣容等各種制造氛圍的因素疊加,才能出一個lululemon。這時候,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品牌是以瑜伽褲發家?
從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紀錄片《盛會》可以看到,張藝謀導演2020年11月遠程向國際奧委會匯報時,“運動員入場”是諸多環節中不起眼的一個——
▲ 圖片來源:紀錄片《盛會》(北京網絡廣播電視臺截圖)
https://item.btime.com/f0v319k27o68bh9bvjg3mtdfk8f
雖然,lululemon以口耳相傳的社群文化聞名,但真正走向世界靠的還是抓住了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出場機會,結果打贏一場難能可貴的營銷戰役。
有人在網上求志愿者羽絨服同款,需提醒一下,許多在開幕式里或上臺表演、或承擔禮儀與志愿工作的人員,所穿服裝是沒有品牌植入的,再好看也買不到——開幕式結束后要求全部回收作為“遺產”保留。
押到寶了
▲ 圖片來源:@元氣森林官方微博
https://weibo.com/5822662089/LfBqfozgJ
元氣森林在2021年10月以“元氣新青年”身份與三名冰雪項目運動員合作,結果三人在2022年2月的北京冬奧會表現優異,全部斬獲金牌,元氣森林一時被冠以“福氣森林”“押三中三”等名號。
你可能沒喝過元氣森林氣泡水,但大概率認識這三名運動員——徐夢桃(1990年生)、谷愛凌(2003年生)、蘇翊鳴(2004年生),都符合品牌相對年輕化的受眾定位。且不說谷愛凌本是奪冠熱門、商務寵兒,徐夢桃、蘇翊鳴確實是到北京冬奧會才出圈的體育健兒,因此算得上押寶押中了。于是,坊間開始出現了“廣撒網”“人傻錢多”的評價……畢竟這三名運動員只是元氣森林諸多形象大使中的三位,近半年來,還有易烊千璽、陳飛宇、倪妮等文娛明星為它旗下各款產品站臺。元氣森林的營銷策略很快消,它在直接的廣告投放上一直是大手筆,時下熱門影視劇也隨處可見它植入的倩影。
▲ 圖片來源:@元氣森林官方微博(截圖)
https://weibo.com/u/5822662089
必須承認的是,大部分人分不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口感上的區別,但卻能在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選擇上有所傾向。為什么?在多家飲料巨頭并立的局面下,新產品想殺出一條血路,并非做好產品,滿足用戶的物質需求這么簡單。
有時候,你也會單純因為一個你喜愛的人與某個東西產生關聯,就為之買單吧?
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 圖片來源:@蒙牛乳業 微博
https://weibo.com/1653196740/LegrCgfag
說到燒錢,2022年亞洲杯決賽中國女足“翻盤”奪冠后,蒙牛第一時間宣布獎勵女足1000萬獎金,也是一次花錢做大事的典型。
2月6日,比分從“0:2”到“3:2”逆襲,女足時隔十六年重奪中國在亞洲杯的冠軍寶座。根據球天下統計,從1986到1999年,中國女足曾連續七屆在亞洲杯奪冠,之后一直等到2006年才取勝,再往后足足等了十六年。
誠然,廣大群眾的激情會達到至高點,更源于前幾日男足在世界杯預選賽的頻頻失利,讓大家起起落落的心情終于在女足的勝績下觸底反彈,一躍沖天……
蒙牛在營銷上顯然擅長“借東風”的打法,與其花費力氣制造成功幾率渺茫的熱點,不如等熱點來,率先出擊。像這樣大手筆的品牌策略,背后沒有成熟的事件追蹤機制與排兵布陣方案是不可能的,但可移植性也不強,首要原因是成本很高。
因為蒙牛的攻勢太猛,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賽后支付寶宣布支持女足的1300萬元獎金已到位——1000萬元獎勵球員,300萬元獎勵水慶霞教練團隊。
▲ 圖片來源:@支付寶 微博
https://weibo.com/1891502860/LehepuYjc
支付寶早在2019年發起“十年十億”女足支持計劃,頗有悶聲做好事的風范,這次千萬元獎金的發放屬于該計劃的一部分,但慢了蒙牛兩小時,宣傳上也低調些。
賣情懷
▲ 圖片來源:“Apple”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cQltNdcUjTfgKiqT5Bf0ZQ
《卷土重來》,這是蘋果第五部新春手機電影。還是一樣的配方,專業電影界導演與攝制團隊操刀,iPhone充當攝像機,用電影的敘事手法講一個故事,短片里每一幀畫面的質感都是廣告。
2018年,7分多鐘,導演陳可辛,《三分鐘》。
2019年,6分多鐘,導演賈樟柯,《一個桶》。
2020年,8分多鐘,導演西奧多·梅爾菲,《女兒》。
2021年,11分多鐘,導演王子逸,《阿年》。
2022年,23分多鐘,導演張猛,《卷土重來》。
這些手機電影,有幾部能讓你看完全程?其實劇情不重要,在一路快進中,你照樣能感受新機的拍攝效果??勺龅絽s不容易,從布景、輔助拍攝工具、劇本,到演員、妝化、攝制團隊等等,更別提名導加持,拍攝成本并不低廉——與上院線的小成本電影差不多,幾百萬投入很正常。
手機電影逐漸成為手機品牌營銷攝像功能的新載體,比如華為從2019年起與金雞獎合作推出“手機影片競賽”單元,小米于2021年建立面向全球的手機電影工作室品牌Xiaomi Studios,都是讓手機電影走向專業化的嘗試。
▲ 圖片來源:@華為終端官方微博(截圖)https://weibo.com/1839167003/L7E65e25Q
“蘋果影業”有一定開山鼻祖的意義,但要注意的是,《三分鐘》并非手機電影的首創。只不過,當一件事連續做了五年,形成慣例,體現的便是濃濃的情懷了——就像“雙十一”一樣,憑空打造一個一年一度的營銷動作,每年都能把冷飯炒熱。
第一個吃螃蟹的
▲ 圖片來源:“央視文藝”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6I-VJgMeDWZtPbjG-m6Qjg
一年一度的情懷大戲,少不了春節聯歡晚會。2022年春晚,出圈的除了舞蹈《只此青綠》,還有一種新的直播方式“豎屏”。
不得不說,在國內大型活動上采取豎屏直播,CCTV也算敢為人先了。在如火如荼的短視頻、電商直播浪潮之中,沉浸感極強的豎屏廣告、紅人直播成為移動端用戶的一種觀看習慣。但我們習慣的是一臺手機拍攝、一臺手機播出,這種很多情況下在“懟臉拍”的影像畫面——和手機鏡頭前置自拍的視覺語言相似,頂多是調成了后置。
至于電影、電視劇、重要活動直播等相對成熟、工業化的內容形態,我們習慣的是橫屏。這是在電視機、電影院、電腦、投影儀這些播放環境的多年“熏陶”下所養成的,即使在手機上也是如此。因此,CCTV首次推出的“豎屏春晚”具有一定的劃時代意義,它是一個開端。
實際上,豎屏視頻的工業化已初具雛形。2019年5月,“華為影業”推出了豎屏電影《悟空》;2021年7-9月,抖音夏日歌會采用豎屏直播;2021年12月,西城男孩(Westlife)在微信視頻號開了一場豎屏演唱會。
▲ 圖片來源:“微信時刻”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BCGH2hd19iqbCMstMQnwbQ
還是回到成本問題。根據“觀媒智庫”報道(《總臺首推“豎屏春晚”,傳播史上一次新的革命》),這次的豎屏春晚專門配備了50人左右的導播團隊,還單獨搭設5個豎屏攝像機位,其他信號則調用演播廳的廣播級高清攝像機。簡言之,豎屏春晚屬于“多條腿走路”,需要一定的戰略支持。
無心插柳柳成蔭
▲ 圖片來源:新華社
最后一個案例,獻給我們的“冰墩墩”——早在2019年9月亮相,卻等到2022年2月才爆紅的北京冬奧會吉祥物。
冰墩墩和玲娜貝兒流行的原因很相似,因為可愛,因為討人喜歡,更因為它成了一個熱點事件。但冰墩墩和玲娜貝兒不同,因為冰墩墩沉寂了很久,背后也沒有迪士尼這樣經驗老道的推手。
冰墩墩首先是討得了日本記者辻岡義堂的喜歡,才讓他在鏡頭前毫不吝惜地展示他的6個冰墩墩徽章,才讓更多人被他感染化身“自來水”,才挖掘出巨大的商機。而這一切的由來,可以說一分錢廣告費都不用花。
汽水有汽水的打法,電子產品有電子產品的打法,活動有活動的打法,在有經費的前提下燒燒錢做營銷,沒有問題。不過,“回頭客”往往不是因為廣告,而是產品的品質、性價比。
花大價碼讓人知道一樣東西,人家不認可你,無法形成消費習慣,有什么意義?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捌放骑L向標”欄目將定期更新,為你盤點近期的熱點營銷案例和品牌打法。如有品牌案例推薦,請發送到郵箱nfzmbrand@126.com。
關于南方周末品牌峰會
南方周末年度盛典品牌峰會于每年12月舉辦。
品牌峰會致力于挖掘企業品牌價值,著眼時代之先,集合各界菁英人士,立足品牌營銷領域前沿,聚焦年度全新趨勢、典型現象及優秀案例,探索在劇變的傳播格局中,企業品牌創新及可持續開拓的實踐之路。
同時,品牌峰會面向全行業,甄選年度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及案例實踐,從媒體的角度給予中國品牌發展應用性的啟發和洞察,鼓勵積極向上的創新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