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

      葉兆言:《長江:夜泊秦淮》

      上江人和下江人

      大家好,我來自長江下游的南京。我就住在長江邊一個高樓上,樓下就是滔滔而過的長江。所以今天我在長江零起點,看到長江往下流淌的時候,忽然產生一個想法:我覺得宜賓人的洗腳水都流到我那兒去了!所以我希望這兒的水干凈一點。

      老實說我不喜歡下游這個詞,我小時候經常聽見的一句話,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我們那里打撲克,輸家叫下游。而且還有一個與下游接近的詞,叫下流,這就更不好了。

      我喜歡一個今天已經不怎么用到的詞,叫下江?,F在可能已經不太用這個詞兒了,但是你們的祖父輩一定會經常用到它,我這個詞兒也是從我父親那兒得到的。他抗戰時還是個孩子,跟著父母逃難到四川,四川人那時候很看不上從長江下游逃難入川的中央政府,下江的中央政府無路可逃,才逃到上江來。你們的前輩喜歡說這些下江人怎么樣怎么樣。我父親受了影響,也喜歡反客為主,用一種看不上的語氣調侃南京人,說下江人怎么怎么,譬如他們不能吃辣,譬如他們在淪陷區做了亡國奴。

      當時能逃難到四川的難民不叫難民,叫抗日的義民??箲饎倮?,南京的四川館子很高大上,為什么呢,因為能吃辣意味著他們在四川抗戰過,抗了八年的日本人,而下江人呢,做了八年的亡國奴。

      我父親自己是下江人,因為抗戰在重慶待了八年,經常會用一種上江人的口氣調侃南京人,經常會流露出一種對下江人的不屑,也就是對我所在的那個城市的人的不屑。在抗戰的八年中,下江人如果來到了重慶,是作為難民來到這里。你既是難民,同時你也是抗日的義民。而留在南京,留在下江,就是留在了淪陷區,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亡國奴。

      實際上這些人很有可能根本沒有真正地打過仗,像我父親、祖父都是文人,就沒打過仗。但是他們的記憶中間,有一段很光輝的歷史:他們在大后方堅守了八年。

      南京人不食武昌魚

      下面,我也是想借助詩歌來談談。我要談的詩比較少,僅談幾首跟南京有關的詩。

      我想說第一個話題是:南京人為什么不吃武昌魚。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六朝時期,在吳國,南京流行著一首民謠?!皩庯嫿I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蹦菚r的這個武昌,并不是今天的武漢。這個武昌,是今天的鄂州。我想用這樣一首詩來談談吳國時的南京。

      首先,從“建業”這兩個字說起。南京有一個招牌叫“虎踞龍盤”?!敖I”這個城市是怎么來的呢?其實這個城市的得來是非常偶然的。這個城市的出現和赤壁大戰有非常重要的關系。

      在中國歷史上,如果沒有赤壁大戰,那就沒有“建業”這個詞兒。為什么呢?因為在赤壁大戰發生前,吳國的首都是在鎮江。因為赤壁大戰,吳國和蜀國,也就是今天南京和宜賓的所在地,上江人和下江人聯手,把曹操給打敗了。吳國因為赤壁大戰贏了,就要想西進,大家看看長江流域圖就知道,鎮江作為吳國的首都太偏東了。

      我們下江人最初的野心就是往西走。

      孫權很輕易地在地圖上隨手選了一個點,就是今天的南京。他選的這個點并不是想把它作為自己的首都。這個點只是他的一個據點,是他要繼續西進的一個臨時的據點。選了這個點以后, 就取了個名字叫建業,這個名字很正能量,就是想在這個地方要建功立業。

      現在要回到我們剛剛說的“武昌”。武昌在鄂州,在今天九江、黃岡這個位置。對于吳國,對于一個帝王,對于一個政府來說,在長江流域最理想的就是要沿著長江繼續往上走。一直走到九江黃州之上,相對理想的地方,也就是鄂州,在那里建立一個真正的所謂的首都,取名叫“武昌”。

      在吳國的歷史上發生過兩次遷都,兩次都從建業遷到了武昌,然而兩次都回去了。為什么呢,因為老百姓堅決反對,說,我寧愿喝南京的水,我也不吃你武昌的魚。南京的老百姓都特別念家。

      我想從這樣一個話題,引出另外一個意思,就是“虎踞龍盤”的概念,其實是一個偽命題,為什么呢?我們沿著長江,從下江往上江走,一路向西走的時候就會發現,有很多地方都可以作為虎踞龍盤的點,太多了。南京這個城市,它最初的城市歷史,就是從隨意的選擇開始,而在此之前,南京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被忽略不計。你可以說南京幾千年甚至幾萬年前出現過南京猿人,以及其他的考古發現,但是真的不重要。

      隨意的選擇,一旦成為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家園,情況就不一樣了。有些事,定了就定了,家在哪里,我們的感情就會留在哪里,念家是人的本能。

      對于帝王來說,百年大計、千年大計也許是最重要的。但是對于老百姓來說,金窩銀窩,我的家最好。 我選擇這個民謠所表達的意思無非是,我們長江沿線的城市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整個長江沿線不存在一個什么最好的城市,只有更好的城市,這個更好的城市,就是我們的家,就是大家的家。

      每一個人的家都是這樣。比如我父親到上江四川待過以后,就對四川產生非常好的一種感情。這種感情是什么呢?就是一種中國普通老百姓常有的一種信念,就是家鄉好,就是需要安居樂業。

      關于“桃葉渡”的江河之爭

      我想說的第二點是江河之爭。

      我們南京有一首著名的詩,王獻之的《桃葉歌》: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

      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待櫓,

      風波了無常,沒命江南渡。

      桃葉渡是南京一個非常有名的文化景點,它在秦淮河上最有代表性。這個東西甚至可以代表了六朝,代表了南京。但其實南京人從來就沒有搞明白桃葉渡究竟在什么地方。

      那目前的桃葉渡怎么來的呢?大概是明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在秦淮河邊,突發異想,說我們老是說桃葉渡、桃葉渡,桃葉渡到底在哪呢?他自說自話,就在秦淮河邊最熱鬧的地方,豎了一塊木牌,說這個地方就是桃葉渡。

      他這么說了,就這么定了。今天我們好多民俗景點,包括像黃州的赤壁也是這樣。蘇東坡在那兒寫了前后《赤壁賦》,真赤壁就變得不重要了,我們也就犯不著再去考察真赤壁在哪兒了。我們都知道,蘇東坡寫的赤壁那是個假赤壁,它比真的更有名。

      我想對于文化人來說,對于喜歡蘇東坡的人來說,更愿意相信那個地方就是赤壁。因為我們對歷史的懷念,最重要的是心里有才有;心里沒有,也沒有什么意義。所以,真的假的并不重要。南京的桃葉渡也是這樣的故事。

      但是呢,明朝有一個書呆子,他覺得,這個東西太自說自話了。因為在桃葉歌里面,在那么短短的幾句里,就有三個“江”。它明明是在江邊,為什么移到秦淮河去?后來這個人自己寫了一首詩。他覺得“離奇莫過江變河”。

      在我們這個浩瀚的長江上,其實像這樣的故事,我想還是挺多的。在我們長江下游那兒,長江是非常寬的。昨天我去李莊看到那里的長江卻是很窄的。在那邊上看到長江激流的時候,仔細想一想,其實江邊只適合一些小的村莊。

      在古代,江邊不太適合建立大的城市。我們南京毫無疑問是一個江邊的城市。但其實對于生活在南京城市中的老百姓來說,它和長江在很長的時間里,基本上不發生關系。

      在江邊有一條河,叫秦淮河,這條河繞到了城里去。而長江,在南京城的北邊,它就是通過了這樣一條河,一條不是很寬的河,繞到了城市的最南邊,然后入城。

      我想這樣的生態,從某種意義上說,長江地區應該很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蘇州、常州,包括揚州,它們其實都不在長江邊。為什么不在長江邊?我想也跟古代的生產力有很大的關系。你想,那么寬闊的長江,很多船它是不方便??吭谀抢锏?,它是需要從旁邊小一號的河流里慢慢地延伸進去。

      所以說,以南京城市為例的話,我們會發現很多江邊的城市,它通常是以長江為依托。而真正形成城市,是通過長江向里邊的河流發展的。

      這里提到的一個詞叫“江河之爭”。為什么在南京會發生一個地名的錯位?

      明明在歷史上,桃葉渡應該一個大江的渡口。如今也有人考證出來了,就在我們今天長江大橋附近。而第一座南京長江大橋為什么會建在那樣的位置?就是因為在長江下游那一段最窄、最適合建橋。六朝時期,長江有一個渡口在那也很正常。對面有一座山,就叫桃葉山,所以專家或者學者認為,真正的桃葉渡很可能就在那個地方。

      為什么在中國歷史上會出現這樣一種江河之爭?尤其像南京這樣的城市。我覺得這和南京老百姓的心理狀態有關系。

      因為在過去生產力比較落后的情況下,秦淮河最寬的地方有將近100米,窄的地方有四五十米,甚至二三十米,對于古代的城市來說,這樣一條河,養活一座城市已經夠了。

      因為這樣一條河,它里面還有四通八達的小河。河流在過去相當于今年的公路,有這樣一條主干道,再配備很多小河,那這樣的一個城市就活了,完全可以生存了。

      反過來說,在中國古代社會,如果以沿大江展開一座城市的話,反而會變得不方便。因為我們知道,這樣的城市,最多就只是一個碼頭、幾個碼頭。

      很多人提到“夜泊秦淮”會想到的,是進入了夫子廟的一個區域,到了南京最中心、最核心、最繁華的地方。那其實再仔細想一想,夜泊秦淮它完全有可能,說的是詩人從長江經過南京的時候。

      這個秦淮很可能并不是說的是秦淮河,說的也許就是南京。因為你想,一個遠方客人路過那里的話,他很可能只是從江面上匆匆而過,他并沒有經過秦淮河進入南京這個城市,秦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代表的是我們南京。

      南京:倚靠長江而繁榮

      前面我還漏說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南京的老百姓為什么不愿意遷都到武昌去?因為對于老百姓來說,他們不喜歡戰爭?!拔洳边@兩個字非常簡單,它就是靠武力統一,就是要打仗。

      南京人民不愛打仗。

      不想遷都武昌,很重要的原因就不想打仗。

      我們知道吳國和蜀國在三國時期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今天我們所在的這個地方叫蜀國,蜀國人在諸葛亮的領導下,喊的更多的口號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所以在這個地方,備戰、打仗是經常的狀態。

      當然歷史也告訴我們,我們一邊說諸葛亮如何偉大,但是同時我們也知道,在三國時期,最窮的地方是哪呢?就是蜀國。為什么,因為這個地方整天要打仗,注定會讓老百姓受窮。

      南京人不想遷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的渴望。

      在南京的歷史上,甚至在中國的歷史上,盛唐為什么是盛唐?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盛唐有一段時間沒有戰爭。喜歡南京這個城市的人都喜歡說六朝繁華。無論從GDP,還是從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來說,唐朝的南京人生活才是更好的。為什么呢?因為盛唐時期有一個很好的和平時期。

      當然還有很重要原因,就是長江作為一個經濟大動脈,它很好地把上江和下江聯系起來了?!盁熁ㄈ孪聯P州”,李白說的這個“揚州”,既可以說是今天江蘇北邊的揚州,也可以說就是長江下游。

      我們知道在中國的歷史上,長江南邊有三大州,長江下游,稱之為揚州,也就是今天的華東地區。中游是荊州,再上面,就是上江,就是益州。

      在唐朝的時候最富的地區,有所謂“揚一益二”,就是說揚州最富,益州第二。在唐朝那個時候,長江的下游和長江的上游,是當時中國最富裕的地方。

      李白的《長干行》,一共是兩首。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的兩首詩。這兩首詩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對于南京人來說,它都是敘述了一段非常重要的歷史。

      在唐朝的時候,很多南京人都到四川來做生意?!堕L干行》這兩首詩都寫到了這個場景: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憶妾深閨里,煙塵不曾識。

      嫁與長干人,沙頭候風色。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風起,想君發揚子。

      過去我們好像并沒有什么母親河這個說法,也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更多會認為中華的母親河,必須是黃河。黃河的確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但是長江同樣也應該是。從唐朝開始,從李白的《長干行》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在那個時候起,長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非常重要的一條大動脈,而當時的南京為什么能夠繁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上江和下江之間的商業流通。

      沿江城市的發展

      南京的這個城特別有意思。它有個特點是什么呢,整個城市的北邊都是長江,到了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就把這個城市北邊圍了一道大城墻。

      如果有人坐火車去南京,就會知道,南京有個非常漂亮的玄武湖。在唐朝的時候,玄武湖是和長江連在一起的。南京這個城市的北邊是一片汪洋,到了宋朝的時候,王安石為了種糧食,把玄武湖填掉了,所以南京的北面變成了農田。

      漸漸到了元朝,他們發現不行,過分了,不能這樣,所以又恢復今天的玄武湖這樣的局面。那總的來說呢,南京城的北邊不是長江,就是玄武湖。

      朱元璋在南京建都以后,他在北邊圍了一道城墻。在這道城墻的西北角,有個儀鳳門,出了門就是長江,就對著長江,也就是南京最重要的我們稱之為“下關”的這個地方。

      明朝遷都北京以后,因為南京軍隊守備不足,就把儀鳳門給封掉了。封掉以后,南京整個城市北面都是城墻,城內的老百姓,與北面的長江和玄武湖都發生不了關系。

      所以很多年里,我們的南京城說起來是一個長江邊上的城市,實際上對于南京老百姓來說,他們的日常生活和長江沒有關系。為什么呢?因為要繞很遠的路,你才能和玄武湖或長江發生關系。

      今天想說的最后一個話題,也是我們南京現在一直在熱衷討論的一個話題。歷史上有很多年,我們這個城市一直都是個以秦淮河為中心的城市。而這種形態,可能也是整個長江流域,很多城市的一種基本模式。它不一定是通過秦淮河,很可能是通過另一條什么河,通過一個碼頭或幾個碼頭,與一個古老的城市發生關系,它的局限性已經非常明顯。

      在今天,整個長江流域都有了非常顯著的發展,而且還有非常明確的自己城市的沿江發展計劃?,F代文明已發展到了完全可以以長江為中心,在長江上大做文章的地步。

      長江的前景注定是樂觀的,未來長江的沿線,沿江高速公路、沿江高鐵,一定會變得非常重要。因為中國要想繼續發展,要想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沒有長江流域的發展,顯然是不行的。不開發好長江,不把長江的文章做大,顯然是不行的。

      我就生活在長江邊,住在35層高樓上,天天可以看見長江。長江沿岸的變化讓人感慨,就在我家對面,就在長江北岸。幾年前還是一片青山,現在已經變成一片城市了,變得非常地繁華。

      我想,這必定就是我們要面對的未來,沿江的開發,沿江的發展,注定會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也應該是一個必然。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亚洲国产精品成

    1.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