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古到今的版圖上,長江橫亙東西,分界南北,幅員廣達180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成為中華文明最遼闊的誕生地。2021辛丑年,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沿著長江四大文化帶行走,追尋四地名人蹤跡,巴蜀唐代詩人,荊楚張居正,江淮桐城派,吳越王陽明,在長江地理的大背景下,以歷史非虛構報道、微紀錄片、演講秀等形式,講述跌宕起伏的人文故事,品味獨一無二的美食佳釀。
詩意長江
數風流人物
-
陽明之旅:江上王守仁
長江文化帶萬里行之“大江東去,數風流人物”系列之四 龍場悟道后,王守仁的身份由一個神童、書法家、中層官僚、靜坐修行師和業余射擊選手升華成了一位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學家和軍事家。 而他在贛江上游平息匪患,在贛江中游勤政育人,在贛江下游芟夷大難,最終浮鄱陽而入大江,至此可謂功成名就,是真正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絕代“儒將”。 (本文首發于2021年10月14日《南方周末》) -
大江流日夜:唐代詩人的川江生涯
編者按: 中國從古到今的版圖上,長江橫亙東西,分界南北,幅員廣達180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成為中華文明最遼闊的誕生地。2021辛丑年,南方周末沿著長江四大文化帶行走,追尋四地名人蹤跡,巴蜀唐代詩人,荊楚張居正,江淮桐城派,吳越王陽明,在長江地理的大背景下,以歷史非虛構報道、微紀錄片、演講秀等形式,講述四個跌宕起伏的故事,這些在長江流域留下足跡的古代英才,將會帶著他們的思考,穿越時空,和我們來一番深切的對話。 (本文首發于2021年7月15日《南方周末》) -
江陵憶江陵:一代名相的荊州回旋
荊州城古稱江陵,位于長江鑿穿巫山涌入平原匯而成澤的中游地帶,這一段長江也因此而得名荊江,自古以來就是令人聞而色變的洪澇重災區。 嘉靖年間,大明王朝亦如長江進入中游的荊江段,進退乏力,險象環生,到處有決堤風險。所幸,一位江陵才俊橫空出世,他加固了荊江堤防,進而駕駛著風雨飄搖中的帝國巨艦度過了財政、國防、吏治等重重危機,實現了明朝歷史上的最后一次中興。 (本文首發于2021年8月12日《南方周末》) -
桐城派:八百里皖江滋養的文脈
長江文化帶萬里行之“大江東去,數風流人物”系列之三 天合群峰勝,山崖百折奇。 肯教流水去,不遣世人知。 正是這亙古長存的山河,惠及萬物生靈,哺育出引領風騷數百年的桐城人物,上溯李公麟,下啟方以智、方苞、姚鼐……也看見他們哭過、笑過、痛過、醉過的萬千況味。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16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