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是一家以執守公共利益為己任的機構媒體,我們希望繼續恪守“記錄者”“監督者”的媒體本色,努力做好“研究者”,持續擔當“踐行者”,也希望與更多的伙伴一起促進中國公益事業發展。故此,我們將以筑夢者公益大會為平臺,鏈接政府、企業、公益組織、基金會、公眾等公益領域核心要素,打造一個分享知識成果、探討公益業態、賦能行業發展,具有創新性、針對性和包容性的發展平臺。
2020
2021
-
社會組織要在第三次分配中唱好主角
-
2021年南方周末中國公益品牌榜及介紹
-
中國互聯網公益觀察報告(2020-2021)
科普內容開始關注公益領域,也預示著一個新的信號,公益行業外的更多資源開始關注公益領域,不同領域的從業者通過互聯網開始參與到公益序列當中,互聯網公益的未來將迎來更多的可能性。 -
2591份問卷里的家長生物多樣性認知:隔著屏幕,難聞花香
“自然教育是體驗式的教育,隔著屏幕,聞不到夏天的荷葉香、秋天的桂花香?!蔽靼布议L劉女士認為,真正的自然教育就是跟電子時代做抗爭,自然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要在與自然的親近中獲得情感能量。 受訪的幾位家長認為,自己只能回答孩子的一些常識性問題,對更專業的問題束手無策,甚至常常感覺“孩子懂得比自己都多”。 家長不必太過擔憂自身的自然知識不足。王西敏認為,傳授自然知識只是自然教育中的初級階段,更高級的自然教育是讓孩子產生對自然的愛、享受在自然中的樂趣、樹立環境保護理念等。 (本文首發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
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國公益基金會的發展現狀及展望
-
匯聚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公益能量,筑夢者公益大會火熱落幕
-
圓桌對話: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公眾參與
-
生命至上!值得所有的可能
-
用科技凝聚向善的力量
-
元宇宙時代社會組織品牌構建的機遇與挑戰
-
“擦亮”公益品牌迫在眉睫 ——2021南方周末中國公益品牌榜解讀
一個優秀的公益品牌,不僅能準確高效地向社會傳遞真善美的價值,同時對品牌擁有者來說,也意味著對社會資源的巨大影響力。從調研結果看,現階段的公益基金會和公益項目,其品牌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在品牌視覺識別、品牌保護、品牌傳播、品牌影響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本文首發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司長劉友賓:講好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故事
-
科技賦權,人心向善——面向未來的互聯網公益傳播
-
共同富裕下的中國社會組織
-
公益傳播在于人人參與、順手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