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巾,該不該減稅?
減免稅負的市場后果總是有利于消費者,即便價格一時沒有明顯下降,也會有長期的正面效果,最終改善商品供給的性價比。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2019年4月5日,北京一家超市出售的衛生巾。
最近衛生巾減稅的議題在網絡走紅,最初的“靈感”居然來自印度。
2018年7月21日,印度政府宣布對全國商品與服務稅作出改革,衛生巾在稅收減免的90項關鍵消費品之列。此前印度對衛生巾征收12%的商品稅,受到了很多社會活動家的批評。之前,一份印度全國調查報告稱,印度16-24歲的年輕女性中,約有60%無法用上衛生巾。在更貧窮的中部和東部各邦,這一比例高達80%。更進一步讓“普及衛生巾”成為了社會熱議的話題,印度政府順應民意,免除了衛生巾的稅收,是頗受好評的舉措。
這個消息啟發了中國輿論界,形成了一個頗有熱度的長期話題。最近問題的核心焦點成了,“政府減免稅收,衛生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