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

      百威:綠色轉型,企業付出的代價大嗎

      2019年即將過去,這一年環保圈最重要的大事莫過于上海等地陸續實施的垃圾分類了。不過,在垃圾分類之初,百威旗下的科羅娜啤酒不幸“躺槍”。因為啤酒瓶和瓶內的“靈魂CP”青檸分屬于可回收垃圾和濕垃圾,愛喝科羅娜的網友們不得不面臨“喝完啤酒5分鐘,摳出青檸半小時”的命運。

      怎么摳出青檸?網友的點子層出不窮,甚至發明了利用鑷子的“手術級”方案。百威負責科羅娜啤酒的部門則在一晚之內絞盡腦汁,最終想到將經典的1/8青檸切割法,改成了1/16——既保留了清爽口味,更可以完美實現垃圾分類。

      “企業的發展和綠色生活新方式是息息相關的。這事情看上去不大,但確實很好地把環保政策和環保教育結合起來?!痹?019年12月13日南方周末年度盛典之“Green+綠色創變者大會”上,百威亞太區高級公關總監郭琬蘋分析。會上,包括資深環境記者、高校學者、NGO創始人和企業代表在內的嘉賓齊聚,探討下一個十年,環境新聞的關鍵詞。站在企業角度,百威提出的關鍵詞是“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早在2015年就將清潔飲用水和衛生措施、廉價和清潔能源、可持續城市和社區、氣候行動等作為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不少企業也早已將其視為己任。在南方周末2019年度盛典上,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榮獲“年度影響力企業”,成為首批綠色合作伙伴。

      與水結緣,啤酒生產也能可持續

      啤酒中95%都是水,如果沒有清潔的水,就沒有啤酒。作為“全球最愛水”的啤酒企業,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的大規模投入被百威視為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百威亞太執行董事王仁榮拿具體數字舉例,在水的使用方面,百威啟用創新的Green BTS自動化系統,將在中國的耗水量降到每噸啤酒約為2.7-2.8噸水,為同行的一半,效果大增。

      由于生產啤酒高度依賴當地社區的清潔水源,百威也加入到中國環境治理的“河長制”中。為自己創造了一個“企業河長“的“公職”。從莆田母親河之一的綬溪開始遍布至全國各地,三十余家工廠的三千多名員工走出廠房,加入到保護水源的河道巡視、清理及植被養護的工作中。百威擁有先進的水質分析、水處理的技術和裝備,可以進行河道水質的監控和保護。

      與水結緣不只是從自然中索取水,百威也將水資源大量提供給需要水的困難群眾,比如在發生洪災、地震的災區,百威可以迅速將生產的純凈水送到當地。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不斷地向自然索取各種資源,除了水,能源也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百威注重開發可再生能源,如果從百威的釀酒廠的上空俯視,便會發現工廠的屋頂上密布著光伏板,甚為壯觀。其中位于福建莆田工廠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是目前啤酒行業中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百威承諾到2025年,所購買的電力100%來自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5%。

      預計到2019年底,百威旗下將有9家工廠完成光伏板的安裝,太陽能板總面積達到41萬平方米,預計年發電量4100萬千瓦時,這些電力可以為40億臺iPhone充電,可點亮800座廣州塔;而在百威工廠,這些電力被用來釀啤酒。此外,這些可再生能源預計可降低生產過程中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3.2萬噸,相當于多種了178萬棵樹。這些數字在未來幾年還將持續增加。

      百威位于福建莆田的智慧低碳工廠可再生能源項目

      不過,追求極致的百威發現,即便已經鋪滿了,這些可再生能源只能滿足用電量的15%到20%,團隊正在考慮風能發電、購買綠電等措施。

      在綠色包裝、綠色物流和海洋凈灘等方面,百威也實現了自己的“小目標”。比如,在韓國市場占有率達到60%的凱獅啤酒已經做到了100%使用可再生的材料、可回收的材料做包裝;在巴西、美國等國家,運輸采用了電動卡車,在中國也有相關試點計劃;百威還組織員工到海邊去收集廢塑料,和全球知名機構合作制成再生塑料的產品。

      在即將開局的“十四五”時期,百威認為,綠色發展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保護或者污染治理,也包括了綠色的消費、生產、流通、創新。而企業則需要在高效生產與綠色環保之間找到平衡點,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一瓶啤酒擔起的社會責任

      民以食為天,快消品關系消費者日常飲食生活,企業社會責任更是快消企業需要堅守之處——不單單是給受眾提供好的服務,更要靠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向社會去輸出價值。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酒后易沖動,沖動skr禍……”類似的說唱出現在2019年百威旗下品牌哈爾濱啤酒舉辦的一場拒絕酒駕的公益盛典上。為了更好地影響年輕人,百威在倡導理性飲酒中,引入更多年輕人喜歡的潮流元素,比如說唱、街潮、二次元虛擬偶像的文創設計等。

      從2008年開始到今年,由百威倡導的“明智飲酒,拒絕酒駕”公益項目已經走到了第12年。

      不僅是倡議,百威從產品線上也作出了改變。哈啤推出首款無醇啤酒。采用精準脫醇的特殊工藝,在盡可能減少酒精含量的同時保留了傳統啤酒的風味物質和豐富口感,無醇啤酒帶給年輕人更多選擇。

      全新的哈爾濱無醇啤酒,為消費者提供更明智的選擇

      百威認為,光講理性飲酒、代駕還不夠,實際上道路交通安全也很重要。早在2015年,百威就聯合多家企業發起“攜手創建更安全道路”國際聯盟(TSR)。TSR上海試點項目啟動后,百威攜手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總隊、以同濟大學為代表的學術單位等多方持續圍繞上海道路交通安全現狀展開系列工作,針對上海市城郊多條事故多發道路進行干預和改善,讓這些路段的事故總數平均下降50%-70%,傷亡人數平均下降50%以上。

      企業變“綠”代價大嗎?

      王仁榮至今記得,2003年加盟公司之時,公司在中國有兩個小廠,一個在寧波,一個在蘭州,“那時候公司的名字是英文,后綴是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跟人家解釋我是在啤酒公司?!倍潭淌畮啄陜?,經過一系列的并購,百威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在亞太區也家喻戶曉。

      王仁榮坦言,擁有六百年歷史的百威早已將可持續發展當成業務的一部分,而非一個簡單的策略,“但我們仍然希望可持續發展,再存在100年甚至是更多的年頭”。

      百威在全球設立了2025可持續發展目標,如果把可持續增長貫穿企業的整個業務鏈,從釀造到生產、從運輸銷售到消費飲用,都需要巨大的投入,短期之內不一定會為公司帶來營收狀況的明顯改善。那么,企業變“綠”,以可持續的方式發展會帶來高昂的代價嗎?郭琬蘋并不認同。她在“Green+綠色創變者大會”圓桌環節提到,與固有認知不同,百威認為環保并不需要付出更高的代價。在有限的能力內實現可持續發展最好的保證,就是讓它有利于業務,有利于消費者,同時也有利于利益相關者。

      眾人拾柴火焰高。百威為此推出了“加速器計劃”,邀請企業家和小型公司一起幫忙想對策,在全球范圍內遴選想法提案。

      世界資源研究所能源項目研究員袁敏評價,百威作為一家世界500強快消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上的重要舉措可以加強企業對資源的更有效利用,其成功經驗將對其他企業產生積極的示范作用

      對百威來說,“釀造更美好的世界”,是更健康的、更潔凈的、更繁榮的世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亚洲国产精品成

    1.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