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青年時代的藏書
2013年12月29日,夏志清先生去世的消息傳來,我趕忙把剛寫了個開頭的小文章寫完,兩周后,2014年1月12日的《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就將我的《夏志清少作考》刊出了。寫罷此文,我擲筆而嘆曰:天下讀夏志清之文者多矣,其熟習逾予者,殆無之——其實,稿子匆匆寫畢,我就睡覺去了,并沒有這番表演;不過,假如說一定要造作出一個富戲劇性的鏡頭,那像上面這樣講,恐亦未嘗不可??妓髦?,我的確把夏志清用中文寫的所有文章都讀了數遍,與考證可能相關的篇目更反復讀過不下十遍。沒想到的是,我對夏志清的中文文章下的這點兒笨功夫,在《夏志清少作考》發表后,又對買書起了一點作用。
責任編輯:劉小磊
夏志清(后排右)、夏濟安(后排左)1947年攝于上海照相館,前排依次為夏父、夏母及妹妹夏玉瑛。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29日《南方周末》)
2013年12月29日,夏志清先生去世的消息傳來,我趕忙把剛寫了個開頭的小文章寫完,兩周后,2014年1月12日的《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就將我的《夏志清少作考》刊出了。寫罷此文,我擲筆而嘆曰:天下讀夏志清之文者多矣,其熟習逾予者,殆無之——其實,稿子匆匆寫畢,我就睡覺去了,并沒有這番表演;不過,假如說一定要造作出一個富戲劇性的鏡頭,那像上面這樣講,恐亦未嘗不可??妓髦?,我的確把夏志清用中文寫的所有文章都讀了數遍,與考證可能相關的篇目更反復讀過不下十遍。沒想到的是,我對夏志清的中文文章下的這點兒笨功夫,在《夏志清少作考》發表后,又對買書起了一點作用。
大四時的夏志清。
一
2016年10月,我在舊書網站上瀏覽外文書時,見到一冊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記》的英譯本Letters from the Underworld,是普通的“人人文庫”(Everyman's Library)本,1929年版。圖片展示,書名頁有英文簽名,寫的是:Jonathan Hsia at Heinemann's。在威妥瑪拼音中,Hsia對應的姓為“夏”。而那個英文名Jonathan(喬納森),讓我即刻憶起夏志清在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版《雞窗集》的跋里講自己念滬江大學時有了個英文名的故事:“進入大三……秋季上英國文學史這門課,卡佛(George Carver)教授有一堂專講18世紀文豪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下課后我對(張)心滄說,頗為其戀愛事跡所感動。心滄靈機一動,也就稱我為Jonathan。在我的同學好友眼里,我既早該有個英文名字,Jonathan此名一下子就傳開了?!彼武繛榫鸥璩霭嫔?984年版《雞窗集》寫序時也回憶,夏濟安在一本英文小說My Brother Jonathan(《我的兄弟喬納森》)扉頁上寫過給弟弟夏志清的贈語:To my dear brother Jonathan(給我親愛的兄弟喬納森)。這樣看起來,英文《地下室手記》上的簽名有可能是夏志清留下的。我遂買下此書。
收到書后,發現除了書名頁的簽名外,書前襯頁還有一個簽名,寫的是:Jonathan Hsia December 11, 1943。。而在書后襯頁貼有書店售書簽,寫的是:ABC News Company, 391 Szchuen Road, Shanghai(上海四川路391號ABC新聞公司)。1943年12月11日,上海,夏志清。時間、地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