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不存在過剩,應該大發展
服務貿易逆差逐年擴大
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GDP累計同比增長6.7%,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78%,十年來提高了33.8個百分點。GDP由投資、消費、凈出口這三個部分組成,我們國家長期以來是投資拉動型經濟,也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投資和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很大。
投資對GDP貢獻最大是在2009年,超過80%,之后逐年下降,到今年前三季度已下降到31.8%。永遠靠大量投資獲得增長的經濟是不怎么健康的,所以投資在GDP中占比逐漸下降應該是件好事。
凈出口分為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貨物貿易是有形的,平常說的“貿易戰”、“貿易順差”其實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是無形的,比如引進好萊塢影片、到香港買保險、出國留學和旅游都是服務貿易。2017年前三季度,凈出口為1297億美元(其中貨物和服務貿易差額分別為3347億美元和-2051億美元),2018年同期則僅為266億美元(其中貨物和服務貿易差額分別為2561億美元和-2295億美元)。貨物貿易順差在不停減少,而服務貿易逆差在不停增加,盡管總體還是順差,但順差比去年減少。今年前三季度,凈出口對GDP的貢獻是-9.8%,原因就在這里。所以,我國的服務貿易對凈出口、對國際收支、對GDP都能產生重大影響。
我們的GDP主要靠消費拉動,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在十年間幾乎擴大了一倍。
需求增加,服務業發展空間廣闊
居民對服務業需求的增加是消費增長的重要原因,CPI結構的變化也反映了這一點。2018年1至10月,CPI同比增長2.1%,而家庭服務、醫療保健、房租、教育文化和娛樂累計同比漲幅分別達5.6%、4.7%、2.5%和2.2%,這些都屬于服務業;而食品煙酒、衣著的增長只有1.2%、1.7%。凡是供不應求的,價格都上去了;供過于求的,價格都下來了??梢姺諛I是供不應求,需要大力發展的。
從國際收支角度看,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逐年擴大。2007至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順差從3117億擴展到4760億,僅擴大了1.5倍;而服務貿易逆差從36億增加到2612億,擴大了70倍。2018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1472億,幾乎與貨物貿易順差相當,所以凈出口對GDP的貢獻就下來了。服務貿易大逆差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金融、交通、運輸、科研、文化、教育、旅游等等。所以,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如果做得好,對我們是特別有利的。
做一個國際比較就能發現,我國服務業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經濟總量排名前15的國家中,2017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為63.8%,最高的是美國(82.6%),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都在70%以上,而我國僅51.6%,較平均值低12.2個百分點。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的服務業占比一定會上升。
只舉人口老齡化這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出我國服務業有廣闊的發展空間。1960年代,中國人的平均期望壽命是43歲,到了1978年已經是65歲,而現在是76歲,已經和美國(78歲)差不多了。隨著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醫療、養老服務等亟待發展,人們對服務業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而中國養老服務資源嚴重匱乏。目前我國采取居家養老方式的老人占比達90%,而西方國家大多是社區養老。根據國際規律,養老床位需求一般占老年人口總數5%。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億(總人口的17.3%)。2017年,全國養老床位730多萬張,還有470萬張床位缺口,目前往往一床難求。
而這些都是未來大發展的機會。比如地產業的粗放型發展階段已經過去,轉型發展可以考慮與醫療、養老等領域相結合。有測算顯示,全國每年養老地產建設面積需求達1600萬平方米,每年養老地產市場規模超過1260億元。
服務業是未來改革開放的重要領域
有一點很重要,我們不能把服務業理解為虛擬經濟。服務業屬于實體經濟。制造業中的高端部分,如研發、設計、專利、品牌、版權、銷售、服務,絕大多數是生產性服務,而這也是中國目前最薄弱、最需要發展的環節。聯合國等國際組織2009年將知識產權納入GDP核算,美國最早于2013年將研發、設計、專利、版權等納入GDP核算,中國則于2016年起納入??梢哉f,沒有高科技和優質的服務業,就不可能有先進的制造業。馬云說過,未來的服務業就是制造業,制造業必須是服務業。我覺得應該修正一下:未來先進的服務業就是先進的制造業,先進的制造業就是先進的服務業。
現在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么,服務業當中有產能過剩的嗎?教育過剩嗎?醫療過剩嗎?文化過剩嗎?娛樂過剩嗎?科研過剩嗎?都不過剩。實際上金融也不過剩,中國金融不是過剩的問題,而是監管和實際的創新發展不相匹配的問題以及金融壟斷問題。所以,服務業不存在過剩的問題,如果說去產能,過剩的基本上都是制造業,而服務業應該是大發展。
十九大報告中說,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這都是服務業??倳浽诮衲甑牟梺喼拚搲_幕式上也表示,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加快金融等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服務業的開放,并不是有貿易摩擦以后我們的讓步。服務業本來就要開放,不管有沒有貿易摩擦,因為只有開放和改革才能把我們的服務業搞上去。
所以,服務業是未來改革開放的重要領域,主要有三方面的優點:第一,它能夠提升我國GDP的增長,如果服務業的改革開放做得好,每年多增加0.2至0.3個百分點的GDP增速沒有一點問題;第二,它能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第三,它能減少服務貿易的逆差,改善我們國際收支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