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

      劉自鴻:“柔性”最有潛力成為平臺型技術

      啪的一聲,手機摔地上,撿起來,完好無損,展開為7.8英寸的PAD形態,再折疊回手機形態。全程伴以觀眾們的驚嘆和掌聲。

      柔宇科技的董事長劉自鴻已經記不清,最近兩個月里自己做了多少次類似的演示。自從他2012年從IBM辭職創業以來,面對外界從未消停的質疑,柔宇科技在2018年給出了兩個響亮的回應:一是劉自鴻手中那臺可折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柔派),二是2018年6月在深圳正式點亮投產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量產線。

      柔性顯示,是一類可以像紙一樣輕薄便攜,可折疊、彎曲,又能顯示文圖影像的產品。早在1974年,施樂公司研發出一款電子紙之后,惠普、索尼、諾基亞、LG、三星等科技企業都朝這一方向有所動作,但始終未能有商業化產品出現。柔派是全球第一款量產柔性屏手機,2018年11月1日開始已經在柔宇官網銷售,最早一批消費者可以在12月底陸續拿到產品。

      經歷了各種不確定和挑戰后,劉自鴻認為柔宇科技很幸運,較早地找到了一個“從0到N+”的行業,用六年時間實現了三個跨越:從0到1,從基礎原材料開始把柔性顯示屏的技術跑通;從1到N,實現柔性顯示屏、柔性傳感器的規?;慨a;接下來是從N到N+,將柔性顯示屏、柔性傳感器應用到各行各業。

      最近幾年,除了與企業客戶合作智能交通、建筑裝飾、廣告媒體、辦公教育、機器人等行業應用,柔宇科技甚至自己做起了手機,試圖通過這樣一款消費者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接受的產品入手,讓柔性電子技術盡快走向市場。

      南方周末:為什么施樂、三星、索尼等很早提出柔性概念,并有相關技術儲備的公司,沒能最早做出量產產品,而是你們這樣一家新公司?

      劉自鴻:創新、專注,是柔宇很重要的文化之一。創新跟企業大小其實沒有多大的關系,就像創新跟人的年齡沒有多大關系一樣,企業/人的靈活度越高,創新性越高。新技術不能完全靠堆人、堆經驗,而是要找到合適的方式和路徑。

      此外,創業公司在人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持續做一件事情,可以比任何人做得好。大公司需要關注的事情太多、資源分散,面對顛覆性的創新產品或技術時,還要考慮之前的研發投資回報。這有點像是“光腳不怕穿鞋的”,創新和專注的公司總是有機會,源源不斷地在各行各業中冒出來。

      南方周末:在量產之前,外界也有一些對柔宇的爭議和質疑,柔性電子技術到底難在哪里?

      劉自鴻:很多人要么覺得它太遙遠,要么覺得太難。2012-2014年,我們從基礎材料開始,把技術跑通,發布業界最薄、厚度僅0.01毫米的柔性屏,證明這個技術是可為的。

      接著,大家又開始懷疑,技術出來后能否大規模量產?2015-2017年,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實現它。一開始我們希望找到一個技術合作方幫我們把技術產業化,但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于是我們決定自建產線,和合作伙伴一起投入了六千多人力,投資一百多億元,很不容易。

      南方周末:為何你們要同時做B2B和B2C業務?

      劉自鴻:2018年上半年產線投產之后,我們就要把大規模量產的柔性屏應用到各行各業,我們有了很多企業級客戶,過去幾個月簽了幾十億訂單。我們把解決方案給到客戶,幫助他們改善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

      我們也會用柔宇的自有品牌做一些2C產品,但公司企業客戶做的東西我們不會去涉及,不會與自身的2B客戶競爭。我們從2013年開始做2C產品,有完整的硬件、軟件、應用團隊等,2015年發布了第一款頭戴影院設備,涉及硬件、軟件、操作系統,比一般消費電子產品復雜。

      做手機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我們希望能把柔性顯示屏用到主流電子消費產品中。手機是消費者最容易理解,也接觸得到的,我們也有能力做、可以將它更快推向市場。

      前段時間,柔派作為唯一中國品牌,入選BBC的世界通訊史上最具標志性的手機,其他產品包括大哥大、2007年的iPhone,這讓團隊蠻自豪的。

      南方周末:柔性電子技術對行業生態來說意味著什么?

      劉自鴻:以手機為例,上世紀90年代是大哥大,接著是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功能機稱雄,再到2007年第一代蘋果手機出現。當時很多人覺得iPhone不過是改變了一塊屏幕,現在回過頭看,它改變的其實是人機交互的方式,由此帶來硬件、軟件、操作系統、商業模式等一系列的變化,催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過去十年,智能手機一直大同小異,無非是寬一點、窄一點,分辨率稍微高一點,本質、形態沒有實質變化,但用戶的體驗和追求更高了,人們期待能出現一種階躍式產品,讓大家產生“哇”的感覺,我相信柔派就是這樣一款產品。

      我們現在說這個話未必合適,不過相信再過十年后大家回過頭看,會發現這款產品帶來的不僅是屏幕的變化,而是人機交互技術的變化,我們可以把那么多東西,手機、PAD、電腦合N為一。

      互聯網是基于桌面電腦的大屏時代,上網站能看到廣告頁面在桌面上漂浮。手機時代,屏幕變了,沒有人會在手機屏幕上去看一個漂浮廣告?;ヂ摼W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在交互界面上的差別,導致商業模式變化。

      今天我們已經可以把大屏和小屏有機融合,基于傳統電腦的互聯網和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互聯網合二為一,對應的硬件軟件操作系統、商業模式都會歸一化,這是柔派將帶來的變化。它不只是一個屏幕,它是一扇窗戶,打開這個窗戶之后你會看到一片森林,這個森林里面的法則都是不一樣的。

      南方周末:幾年前人們在探討智能手機的未來是什么,誰將成為替代手機的下一個電子消費產品。柔性屏的出現會改變手機被替代的走向嗎?

      劉自鴻:未來信息社會主要有三個方向:人機交互、人工智能、萬物互聯。最終,越來越多的東西會連接到信息平臺上。

      今天的萬物互聯還處在非常早期,除了手機,絕大多數東西沒有連接起來。為什么這些東西還沒有連接起來?因為很多東西都不是平的,可我們的世界是個柔性的,大多數東西都是有弧線的。柔性屏可以在不破壞原來的設計感、藝術美的前提下,將技術集成到原本沒有生命力的物體里,讓它“活”起來,柔性是最有潛力成為一個平臺型的技術,作為一種人機交互方式,會使很多以前沒有智能化的物體真正連接起來,那才是真正的萬物互聯時代。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亚洲国产精品成

    1.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