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

      黎瑞剛:用長跑心態經營內容行業

      即將步入天命之年,49歲的黎瑞剛,依然保持著自己標志性的風格:步履輕捷,語速極快,表達明晰;還有,越來越多的白發。

      2014年年底,在安排好東方明珠和百視通合并上市事宜后,他辭去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職務,徹底離開體制,專注中國傳媒與娛樂領域的投資和運營。短短3年,他任董事長兼CEO的華人文化集團公司(CMC)已經參與投資或運營了近百家公司,涉及傳媒和娛樂、互聯網科技、消費等領域。

      見到南方周末記者時,他剛剛結束一個有很多導演參加的機構會議,從上午10點一直開到下午兩點;前一天,他還在香港,2016年,經香港特區政府特批,他成為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董事局副主席、邵氏兄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CMC也成為這兩家公司的大股東。

      “主要在北京上海,不過香港也有不少業務。”黎瑞剛說,他偶爾會忙里偷閑,約上三兩位好友外出騎行和潛水。2017年,“一條”創始人徐滬生就接到過邀請,他們去了青海湖環形賽道;前年在云南洱海,他一天騎行了130多公里。潛水需要良好的海域條件,這兩年,他分別去東南亞和歐洲葡萄牙,尋找深潛海底的樂趣和刺激。

      “有些資產在自己手上運營,才覺得踏實”

      黎瑞剛最早的投資平臺,是成立于2009年4月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該基金初期規模50億元人民幣,為第一個獲得國家發改委備案通過的文化產業私募股權基金(PE)。早年投資了燦星制作(現更名為燦星文化)等文娛行業的頭部公司,還與世界頂尖的動畫公司美國夢工廠合資成立了東方夢工廠。

      燦星文化先后推出了《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蒙面唱將猜猜猜》等綜藝娛樂節目,取得了不俗的市場口碑和廣告收入。2018年2月,燦星文化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IPO資料,目前已經完成券商上市輔導程序,CMC有關人士曾經對外披露,這筆投資回報率將超過兩位數。

      東方夢工廠,落戶寸土寸金的上海徐匯濱江。2012年,黎瑞剛與夢工廠動畫CEO杰弗瑞·卡森伯格的聯手,推動東方夢工廠成為迄今中外文化合作交流最大的項目之一。2016年,該項目的首部動畫電影《功夫熊貓3》,由東方夢工廠出品,內地票房過10億元,全球票房超過5億美金,創下中外合拍片的紀錄,中國首次擁有了與美國好萊塢比肩的、世界一流的動畫制作和輸出能力。2018年2月,東方夢工廠宣布,公司已經為CMC全資控股。

      基金投資有明確的財務要求和退出規劃,而在黎瑞剛的投資哲學里,有些行業需要戰略性布局,有些他特別重視的內容企業需要長線運營,因此有些短線的投資交易與CMC的投資理念產生了沖突。

      “做基金的話,雖然投了很多企業,給了投資人很好的盈利回報,團隊也很有成就感,但是基金只做股權投資,是金融的一個杠桿。很多業務投了以后又賣掉退出,最后我們自己手上什么也沒有。”黎瑞剛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我這個做運營出身的人,還是希望能有些資產在自己手上運營,才覺得踏實。”

      2015年,他聯合騰訊、阿里等行業巨頭,發起成立了華人文化控股集團(英文名:CMC Holdings),由此他有了左右手,一手投資,一手運營。這兩個平行的平臺,一個是投資性的平臺,側重財務投資、相對短線;另一個是強運營性的控股集團,將對項目的開發、運營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

      按照這種投資哲學和商業邏輯,短短三年內,一大批優質的內容企業和科技公司進入CMC的資本版圖,比如愛奇藝、快手、B站、趣頭條、IMAX中國、餓了么、猿題庫、英語流利說等等,其中有四家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香港等資本市場成功上市,回報豐厚。通過控股集團,CMC得以深度參與到一些內容企業的運營之中,使其得到資源加持和穩健發展,公司估值也不斷提升,其中包括梨視頻、財新傳媒、正午陽光、笑果文化等。

      目前,CMC在內容行業不同的縱深垂直領域,包括電影、電視劇、網劇、音樂、體育、游戲、財經資訊、生活方式甚至文旅地產等都進行了拓展,匯聚了一系列頭部內容資源,取得了行業領先優勢,并且形成了獨特的生態體系及價值資源。

      2018年7月3日,“華人文化控股集團”更名為“華人文化集團公司(英文名:CMC Inc.)”,并宣布完成近100億人民幣A輪融資,估值近400億人民幣。本輪融資由新股東——萬科集團與兩家創始股東——阿里巴巴集團、騰訊集團領投,招銀國際資本及其他國際知名金融集團跟投。同時,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對外也改稱“CMC資本”(英文名:CMC Capital Partners),持續致力于PE股權投資?! ?/p>

      “這些年的發展體會,我覺得這是一條長跑。今天,很多人都用一種短跑的心態來進行長跑的探索,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不理性的做法。”黎瑞剛表示,尤其是內容行業,它的孵化培育,包括對內容產業規律的認識需要時間積累,因此一定要用長跑的心態去經營。

      “內容產業”,關鍵在“體系化運營”

      在擔任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總裁近10年期間,黎瑞剛主導完成了SMG的制播分離,在全國廣電媒體中最早開始制播分離和市場化改革,對中國傳媒和娛樂行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他有著獨到的認知和判斷。

      在他看來,中國傳媒和娛樂行業,正在從相對封閉走向逐步開放,從一個完全國有的體系,走向一個更加市場化的演進過程。從發展角度來看,他個人最關注的有兩個問題:其一,如何通過市場的手段,使媒體的運營變得更加體系化、市場化,甚至更加工業化,使中國的媒體行業能夠跟世界媒體行業,在尊重媒體行業產業規律的基礎上,不斷往前發展。其二,是資本、金融和產業之間的關系問題。他特別重視資本和金融對產業發展的驅動力,“金融像血液,能夠驅動產業,重新塑造一個產業的體系。”

      黎瑞剛認為,中國的文娛行業普遍存在公司估值虛高的問題。這種亂象既來自資本熱錢非理性地推波助瀾,也有行業本身市場化帶來的各種亟須規范化的問題;同時,互聯網科技推動的業態改變,對行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表示,對當下的行業治理和引導,需要梳理和形成尊重行業規律和市場主體的規則。

      “行業的整合、體系化的培育都是接下來的最重要命題。”黎瑞剛曾經在2018年7月舉辦的全球創意產業伙伴大會上表示,“沒有這種體系的建立,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很難在世界上有獨特的發言權。”

      “這些年我在集團公司主要做的工作,就是探索在中國的國情環境,行業環境里面,如何做好內容產業,特別是內容體系化的運營。”他呼吁,文娛行業的發展要回歸五個常識:回歸產業規律,回歸健康的價值觀(包括專業主義),回歸體系化和工業化運營,回歸尊重消費者的初心,回歸創建一個寬容的、健康的、富有平常心和公理心的創業環境。

      數據造假,特別是收視率和票房數據造假,成為影視行業的“潛規則”和公害。“這是行業問題,別的國家也有這種現象。首先是行業自律,收視率在數字傳媒沒有興起時完全靠抽樣調查,靠這個測定效果進行廣告投放,所以虛假的數據對廣電媒體的收入影響很大。隨著技術進步和互聯網科技的發展,現在很多后臺數據都是可監測的,只是平臺不愿意把自己的數據拿出來而已。”

      黎瑞剛表示,數據造假問題,包括受到社會高度關注的演藝人員薪酬問題,與文娛行業市場化過程的中的規則建設、體系化運營密切相關,“解決這個領域的問題,我認為政府監管非常必要,行業自律也很關鍵,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應該成為行業共識。”

      很多人視華人文化(CMC)為中國傳媒和娛樂行業的風向標。“我只能說這些年有一些積累、有一些業績,當然也有很多的教訓。”黎瑞剛表示,希望自己能夠保持一種職業狀態:“始終保持開放謙虛的心態;始終在變革過程中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保持一種渴望學習、能夠往前不斷探索的姿態。”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亚洲国产精品成

    1. <rp id="iyq9d"></rp>
      <li id="iyq9d"><acronym id="iyq9d"></acrony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