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變時代下的機遇路引
向你介紹一下:這是機遇。這么荒誕的對白當然不會發生,但透露了兩個信息:機遇仍舊很多,可惜少有人識。
如果變化是永恒的,那么機遇也不難辨識,它存于變量與可能之中。2018年的前十個月,全國新增創業公司超過10萬家,這個數據的重點并不是數以百萬計的新機會,而是背后的行業分布趨勢——電商創業大幅降溫,僅占比18%,而以企業服務創業為代表的to B(企業端)市場成為新藍海,涌入近40%的新創業者。有人預測后者面對著萬億空間。
但2018年的城市發展卻有些撲朔。上述新增創業公司超過65%都在北上廣,卻不妨礙二線城市的“搶人才大戰”如火如荼——2018年上半年,北京和上海的人才凈流入率下降,而杭州則成為這場大戰后人才凈流入率最高的城市。人才紅利浮出水面,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與之一起消失的還有兩百多萬個工作機會。
據某證券公司進行的跟蹤調查顯示,從2018年4月到9月,前程無憂平臺上蒸發了202萬條招聘廣告,其中約七成的流失率由二線城市貢獻,而中小型民營企業是重災區。但硬幣的另一面,是接地氣的消費服務和高端制造行業在就業市場依然需求旺盛;浙江農民年收入連續33年全國省區第一,一些“城里人”甚至動歪腦筋要轉成農村戶口。機會在何處,是生活折疊、全局創變下的時代之問。
逢8之年的熱鬧在今年被打破,人們冷靜下來,在迷霧后面尋找真實的機會。政策、技術、服務是創變時代下的三個路引。
大量機遇隱匿在濃重的時代背景中,暗藏在變化微妙的細節里。2018年7月,建設規模5.5億元的重慶跳磴河綜合整治(二期)項目公開招標。這條長江一級支流從1980年代末起被臨河企業群污染成一條臭水溝。經過2017年的一期整治,已基本消除黑臭。這一變化來自于國家對城鎮化“三大污染”(空氣、土壤、水)治理的積極推進,是“水十條”帶來的重大機會。國務院參事仇保興先生以城鎮水務發展為例,透露了參與企業數量增速每年35%以上的數據。
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機遇在無聲地涌動翻滾。“城市是80%GDP、95%創新成果、85%稅收和財富的聚集器,也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的財富隱藏在空間之中。”仇保興先生表示,“深度城鎮化”至少能產生三十萬億的有效投資需求。變革的時代垂青每個關注生活本身、關注基層民眾的人。
譬如一個23歲的中國男孩在斯坦福的草地上萌發了“通過技術創新讓人們更好地感知世界”的想法。8年后的2014年,他和他的團隊發布了全球最薄的0.01毫米柔性顯示屏。這個男孩沒有等待機遇,而是創造了它。他叫劉自鴻。
當更具主動態的“創變者”成為新經濟的主角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已無法準確描述當下——劉自鴻在2012年把柔性電子墨水黑白顯示屏展現給在座三十多個投資人時,沒有一個人聽得懂;在此之前的兩個月,徐小平也放棄了這個投資機會。
2014年后,投資機構蜂擁而至。劉自鴻的公司在2018年已完成E輪融資,估值接近50億美元。在喧囂與靜默并存的時代,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未來十年,是世界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十年。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積聚力量,催生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2018年全球前20名互聯網領導者中,美國占11家,中國增至9家——中美瓜分了前20位的名額,并且席位數量接近。同樣讓美國震驚的,是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速度,美國專家預測五年內中美在人工智能上很可能處于同一水平。而人工智能正是我國官方定義的科技革命“頭雁”。
這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但它經久有效——技術驅動變革。明年,一家電動汽車公司的軟硬件工程師比例將從1:2調整為1:1。它是百度“阿波羅計劃”深度整合的智能電動汽車品牌,雙方在人機交互和自動駕駛技術上有深度合作。它的名字里暗含了莫大的野心“Weltmeister”(德文:世界冠軍),中文譯為“威馬”。沈暉是威馬汽車創始人,他預判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最大的機遇在中國——中國會成為該領域的冠軍。
如果進行細分,高端制造業中的研發由于是生產性服務,因此屬于服務業。在這一領域,“產能”遠遠沒有達到過剩地步,激發服務業的產能、提高供給才是當務之急。下一個四十年里,服務業的改革和對外開放,是拉動我國GDP的重要手段——2018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幾乎與貨物貿易順差相當,這是千億級的市場空間。
那些渴求機遇、悲觀心焦的人,迷失于不明朗的現狀判斷中,難于發現機會。
巴菲特在2018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從并不美妙的1942年開始回憶個人經歷,只為講述一個道理:如何不被眼前這一天,甚至眼前這一分鐘的事所困擾。再糟糕的經歷背面都寫有“機會”二字,再困難的周期都會結束。絕大多數創變都是在投資未來,當我們把時間線拉長,就會看到被折疊的機遇。
這是個不缺機會的時代。更重要的是,沒有哪個勝利者信仰機遇。